江西新余高新区:大部制改革呈现春天活力

28.04.2014  13:08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28日电 (敖卫兵 邬国全)新余改革创新带来勃勃生机,高新区在全省工业园区率先探索实行大部制改革呈现春天般活力。高新区负责人用“体制更顺、路径更清、责任更明、制度更严、考核更实、成效更显”六个句话概括了大部制带来的变化。

    体制更顺:大部制改革到位,逐步实行了园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六大园区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运行成效显现。路径更清:如何建好高新区的思路更清晰,要大力发展六大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成立高新投资集团,实现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定位工业新城,加快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责任更明:六大部履行行政职能,各产业园侧重产业发展,责任到每个班子成员和每一位干部。制度更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严格做到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考核更实:完善了考核办法,实行了量化考核。成效更显:大部制改革一年新建了70万平方米厂房,新增5200企业职工,新签约企业66家,新增规上企业15家。

    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光伏产业呈加速回升态势,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12.48%;实现利税总额10.62亿元,同比增长18.39%。

    一年前,为进一步适应园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余高新区在全省工业园区率先探索实行“大部制改革、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园区发展新模式,按照“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组建新能源、钢铁和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食品六大产业园。将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分工下沉,减少层级,优化政府结构,机关业务由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分管。其他班子成员兼任产业园或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线工作。

    改革措施一出台,高新区相关领导纷纷走马上任。作为大部制改革的亲历者、推动者、见证者,改革带来的变化,领导们感同身受。原来可以旱涝保收“吃皇粮”,现在要自己赚绩效工资,而且还要自己开车,自己提包。

    以前是坐在办公室当指挥员,现在是冲在一线做战斗员。大部制改革后,除人员基本工资外,财政没有一分钱预算给各产业园,工作经费、人员绩效工资甚至招商的商务宴请,这些都要产业园自己解决,钱从哪里来?只能依靠新增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和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解决,主要还得靠引进项目,进行产业招商、集约招商、配套招商,全力以赴服务好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高新区实行大部制正式运行一年来,仅钢铁产业园就引进项目7个,签约资金6.25亿元,完成财税1.7亿元,共有14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今年,高新区按照“理清思路、创新招商、优化政策、完善配套、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坚持大部制改革发展路径,全力推进“一城两区六园”建设, “一城”即全力建设高新工业新城,“两区”即指努力建成全市的产业发展核心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六园”即坚持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钢铁和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产业园。园区实现“四大关键指标”,即新签约项目100个,新建厂房80万平方米,新增规上企业30家,新增就业人生15000人,努力实现建成一流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