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留下“尾巴” 尽快“剪”掉才好
抚州市临川区上顿渡镇石鼓村委会杨铁自然村,于2011年底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定,村中绝大部分旧式猪圈、鸡棚、鸭棚、茅厕都拆除了。然而,日前,本报《党报帮你办》栏目接到该村村民反映,新农村建设虽然已竣工3年多,但村中间有一座茅厕至今没拆除,臭气弥漫,附近村民难以忍受。许多村民心生纳闷:新农村建设留下的“尾巴”为何数年“剪”不掉?4月16日,记者赴实地调查。
茅厕未拆 村民生活受影响
阳光下,被田野包围的杨铁自然村显得十分安静。该村铺有水泥路,少见垃圾,看起来十分干净。但美中不足的是,一座低矮残破的茅厕立于村中间,与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当天气温较高,茅厕散发臭气,行人掩鼻而过。村民张玉民说,茅厕的存在对附近4户村民影响最大,尤其是夏季,苍蝇蚊子满天飞。
石鼓村村支书刘天棋表示,在2011年新农村建设中,按照规定,已拆除了6座茅厕,在拆之前,共投入1.6万元在村外修建了2座公厕。另外,全村140户居民中已有78户村民建了水冲式厕所。
无独有偶,记者前往杨铁自然村邻村石鼓自然村时,也发现一座位于路旁稻田中的茅厕未拆除,好在周边没有住户。但这座未拆除的茅厕看起来十分刺眼,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极不协调。村干部的解释是,对村民没有影响,没人告状,所以没拆。
更醒目的是,茅厕周边堆满了垃圾,同样散发出难闻的异味。村干部说,全村的生活垃圾都堆在此中转,要两个月才清运一次。村民则希望垃圾清运间隔时间缩短些,否则垃圾堆积成山,异味四处飘散。
继续协调 力促茅厕早拆除
既然已建有公厕,大部分人家家中也有水冲式厕所,那么位于村中的茅厕为何多年来未予以拆除?
刘天棋说,几年来,多次与茅厕主人调解,劝其自行拆除,但无济于事,“并不是村干部不作为”。
据张玉民介绍,该座茅厕已使用了30多年,是由村民黄才生所建,而茅厕周边的房子系10多年前所建。村民选出的新农村建设理事长张汗民表示,要拆除这个有主的茅厕,必须得到茅厕主人的同意。
黄才生今年78岁,住在儿子的新房中。黄才生对记者解释说,儿子家的水冲式厕所建在二楼,自己住在一楼,因腿脚不便,爬楼困难,新修公厕太远又不便利,而到距离家中仅50米的茅厕很方便。而村干部与村民则认为,他们通过了解,得知并非黄才生拒绝拆除茅厕,而是因为他的儿子不同意,“许多年前,他儿子与4户人家中的一户人家有过矛盾,此结至今未解开”。
张玉民说,去年底他主动协助村干部调解此事,做通了黄才生以及茅厕周围4户人家的工作。张玉民对黄才生说,附近4户村民愿意给老人2000元作为拆除茅厕的补偿。张玉民先垫付了2000元,后由4户人家平摊还给张玉民。张玉民说,当时黄才生已经同意了,并接了2000元补偿费。本想着事情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可没想到,3天之后,黄才生又将钱退了回来。张玉民说可能是黄才生儿子不同意。黄才生向记者证实,确实曾拿了2000元钱,但后来退还了。
上顿渡镇负责此项工作的副镇长周军生表示,按照临川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规定,茅厕应该拆除,且绝大部分已拆。这座位于村中间的茅厕当时要求限期拆除,但对方不同意拆除,强制拆除又怕激化矛盾,因此导致问题悬而未决。镇里下一步会督促村干部继续做好协调工作,早日解决问题。
受村干部之托,负责协调处理此事的张玉民信心满满:“等黄才生儿子回家过端午节时,再找他做工作,只要愿意拆除,附近4户人家好说话,会多凑点钱予以补偿。问题不大,许多难题都解决了,这点小事肯定能在端午节期间解决。”
村干部表示,端午节期间,将再次上门,进一步做好耐心细致的协调工作,听取黄才生儿子诉求,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力促茅厕早日拆除,让村里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村民们期待,新农村建设留下的“尾巴”,这次能剪掉!
江西日报记者 杜金存 实习生 傅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