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播发专稿:全面深化改革的“赣版报告”

23.10.2014  19:08

  30多年来,改革大潮在中国大地风起云涌,一浪高于一浪。这幅历史画卷波澜壮阔,这幅历史画卷浓墨重彩。

  有人说,与开放先行、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不沿边、不沿海的江西,以往的改革更像是画卷中那风轻云淡、水缓浪低的一抹“淡彩”。

  改而不深,改而不透,时至今日,已显发展掣肘。江西——老区,江西人——老表,在外界看来,这样的“老印象”似乎没有太大新改变。

  但也正是经济开发的相对迟缓,让江西保有了一片蓝天碧水。山清水秀,成为江西发展的优势,成了外界青睐的名片。

  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一轮大潮奔涌而来,江西上下放眼全国全球,审视艰辛来路,谋划崛起去途……

  “这是决定江西未来命运的关键一招!”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一席话掷地有声:“那些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被动改的同志必须警醒起来。谁不改,谁将继续落后,愧对百姓。”

  从“华东屋脊”之麓,到罗霄幕阜山下;从千里赣江两岸,到万顷鄱湖之滨,赣鄱儿女正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开始了一轮力度、广度、深度都前所未有的全面革新、图谋崛起的“深改探索”。

   突破思想观念的“禁锢区”

  去年国庆节前,一条往返于南昌市区和九江市永修县的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运行,受到群众欢迎。两地往来不仅更便利了,票价还很实惠。这是江西首条从省会南昌延伸到周边市县的城际公交。

  为了开通这条公交线路,永修县“放弃”了20亩土地、近5000万元的财政收入,投入上千万元建起了公交站;省公路运输管理部门为此“放弃”了客运线路收益……

  自去年7月江西实施“昌九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来,南昌和九江两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相向对接不断深入。在种种思想障碍和观念禁锢中,行政区划壁垒、部门利益藩篱最难打破。因此,江西之前的有些改革,“夹生饭”多、“烂尾事”多,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添不少。

  后发之苦可叹,思想之弊尤恨。横亘在江西改革前行道路上的,是统一思想之难、利益固化之障、触动“奶酪”之阻。一些官员或安于现状“不想改”,生怕改革“改到自己头上、损了自家利益”;或畏首畏尾“不敢改”,只愿旁观不肯践行;或视野狭窄“不会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

  只有突破思想观念的“禁锢区”,才能实现改革突围、发展升级。为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共为,江西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改革“路线图”,首先出台了一个《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紧接着又陆续推出若干配套的系列文件,用“1+N”的方式统领全面深化改革。

  去年以来,江西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金融改革、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协同创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城乡居民增收等,先后出台了20多个“N”文件,拉开了赣鄱大地深化改革的帷幕。

  江西11个各设区市也相继制定“1+N”文件,明确深改“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陆续出台,一批重要改革试点启动见效,一批有特色的自主改革形成亮点,一批先行先试的新举措取得突破……

   勇闯攻坚克难的“深水区”

  过去,大改慢改尚且难;如今,深改快改难上难。但是,不涉深水、过险滩,未来发展更加难。

  江西深知扑面而来的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省委、省政府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努力走出一条有江西特点的改革发展路子。

  今年3月,江西一家企业“晒”出自身的行政审批经历:一个产业项目经过20道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关口,涉及8个部门及省、市、县三级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最后完成审批用了698天。

  江西的后发,主要在于产业不强,根源在于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一个项目审批耗时长达698天,可见程序之多、手续之繁、效率之低,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指示,要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深入分析,彻底摸清行政审批事项家底,按照转变职能的要求,把能取消的坚决取消,把该下放的真正放到位。

  削自己的权,去部门的利,简政放权,说易行难。以往很多次简政放权“雷声大、雨点小”,有的部门审批事项甚至不减反增,困难程度可见一斑。但对江西而言,简政放权,虽难必行。

  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江西先后衔接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2项,取消和下放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48项、187项,精简率达38%;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首次晒出“权力清单”,并探索启动网上“并联式”审批模式,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成本最低、发展环境最佳的省份。

  “深水区”改革之难,不仅难在束缚“权力之手”,还难在如何拨动“市场之弦”。在推进深改过程中,江西着力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增强市场活力作为“主战场”,推动注册资本登记、投资体制、财税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各类资本投资江西的动力。

  注册资本登记由实缴变认缴后,上半年,江西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达到500多家;向非国有资本开放300个重大项目,打破了以往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遭遇的“玻璃门”;“营改增”第三批试点扩大,纳税户数比起步时增加26975户……一项项重要改革陆续出台,释放出江西发展的巨大潜力。

  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普遍回落、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江西多项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国前十,其中生产总值增幅居中部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国第二,表现之好多年少有。

  “深水区”改革破冰前行,为江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长远来看,必须有法治保驾护航。在推进行政、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江西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颁布出台了《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江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铸就了更加坚实的“后防线”。

  江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桥林说:“《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公布施行,是江西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法治江西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意味着江西民主法治建设将迎来飞跃性的发展。”

  

  [1]  [2]  下一页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