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河道有了“父母官”——“河长制”在全国渐次推开的背后

01.09.2016  23:10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题:河道有了“父母官”——“河长制”在全国渐次推开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林晖

  天津中心城区海河两岸,水波粼粼,游人如织。不时有驾着小艇的环卫工人来回穿梭,将水面漂浮物及时打捞干净。

  “不及时清理不行啊,‘河长’对我们考核可严了,保洁不到位直接影响大家的收入。”水环境保洁公司经理王建洲说。

  王建洲口中所说的“河长”,就是天津市水生态环境管理责任人。天津曾是九河下梢,但随着上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入境水量逐年减少,加上近年来城市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少、水脏、水流不畅的问题日渐突出。

  从2013年起,天津市全面实施“河长制”,中心城区以外河道由所在区、街镇、村行政领导担任“河长”,建立起区、街镇、村三级“河长”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中心城区以内河道由水务局领导担任“河长”,市内各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

  “我们区里的考核办每个月都对全区河道水环境进行监督考核。”天津市宝坻区副区长艾玉昆说,考核结果每月上报,排名后三位的街镇还要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考核结果也与“以奖代补”资金直接挂钩。

  “‘河长制’的实施,解决了天津水环境治理和管理的两个最突出问题。”天津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梁宝双深有感触地说,一是解决了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二是解决了过去河道水环境问题多、反复治、集中治等问题,改变集中式、运动式治理历史,形成一河一策、每条河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态化管理。

  在千里之外的江西,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7位省领导分别担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省级“河长”,高位推动让“河长制”在全省上下得到贯彻落实。

  “以前九龙治水,有矛盾时可能因为沟通缺失导致问题搁置。现在有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解决问题有了总抓手。”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

  “河长制”的推行起源于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当年8月,深受水危机之痛的江苏无锡率先在全国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面统筹水上岸上、河流上下游与左右岸。实施一年后,辖区内的79条河流考核断面指标率就从53.2%提高到71.1%,初步实现了河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的目标。

  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个省(市)党委或政府出台了文件,在全省(市)范围内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的部分市县或流域水系实现了“河长制”。

  在“河长”的组织领导下,水利、国土、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将河湖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责任机制,不断健全“河长制”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功能初步恢复,有力推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江西省靖安县大桥村北潦河岸边,村民陈声龙悠闲地在树荫下钓鱼。望着清澈的河面,他高兴地说:“实施‘河长制’以后,小河越来越干净,鱼也越来越多了。希望‘河长’们继续当好河流的‘父母官’,让大家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