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1个设区市将亮出各自“新名片”

20.02.2016  11:06

    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新增落户城镇人口350万,延续历史文脉建具有独特气质和内涵的赣鄱城镇……2月19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突出人的城镇化,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全体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定位】

    11个设区市将亮出各自“新名片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以加快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提高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等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加快发展。据悉,11个地市也将亮出各自的“新名片”。

    南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一带一路”开放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消费中心、走向世界的现代美好宜居都市。

    九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

    景德镇:建设世界瓷都、国家直升机产业基地、南方重要的汽车产业制造基地、全国文化旅游和生态宜居名城。

    萍乡:建设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城市、生态人文旅游城市、赣湘合作先行城市、江南特色海绵城市。

    新余:建设新能源科技示范城、中部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区、中小智慧城市样板。

    鹰潭:建设绿色世界铜都、全国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区域物流中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金融、文化旅游、物流、健康养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宜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生态文明和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际知名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目的地。

    上饶: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赣浙闽皖四省交界高铁枢纽城市、江西融入长三角对接海西的桥头堡、生态宜居示范城市、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吉安: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产城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赣中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抚州:建设南昌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江西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户籍】

    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0%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力争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新增落户城镇人口350万左右。

    我省将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按照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强中小城市和重点县城人口吸纳能力、资源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

    同时,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促进城市和谐。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落实政府、企业、个人支出责任。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规划】

    建具有独特气质和内涵的赣鄱城镇

    我省将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城市规划理念,充分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因素,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

    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各类空间规划衔接,统筹好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强化城市规划“三区四线”约束,全面落实规划全过程监管制度、完善规划督察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开展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

    同时,我省将认真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加强城镇风貌规划设计,注重旧城改造中的历史遗迹保护与文化传承,注重新城区建设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延续历史文脉,建设具有独特气质和内涵的赣鄱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