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看生态:清风蓝天的期盼从何着力?

09.12.2014  11:44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陈炜伟)雾霾来袭、水体污染、土壤侵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困扰政府和公众的难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公众对于清风蓝天的期盼,正成为巨大推动力,引领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源革命和治污长效机制的构建,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攻坚战”进入新的阶段。

   转变发展方式力促节能减排

    近一段时间,“APEC蓝”成为热词,突出反映了公众对于清新空气和环境的急切期待。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首先要转变不少地方曾经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唯GDP”的发展观。

    “有些单位和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够,GDP软指标硬化,节能减排硬指标软化,喜欢‘做加法’,热衷上项目、铺摊子。”今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

    在中国经济迎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新常态”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也在成为另一种“新常态”。

    从效果上看,我国发挥优化经济结构的治本作用,节能减排呈现积极态势。

    一方面,控制高耗能行业取得成效。今年前7个月,产能严重过剩的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部署机动车减排、水污染防治、工业节能、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等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

    来自发展改革委和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5%、2.5%、2%、6%。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