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全力打造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

19.01.2015  22:10
  日前,在省教育厅召开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馈会上,新干县作为全省11个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县之一,以优异成绩,提交了一份精彩答卷,该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和做法,得到国家督导检查组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评估认定。

  近年来,该县围绕“促城乡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创新发展举措、高起点规划学校布局、高经费改善办学条件、高质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水平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先后被列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重点监测县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7所学校评为全市首批“美丽校园”,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这一串串硕果,吸引了省市多家媒体齐聚报道,一幅绚丽多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画卷在新干大地上徐徐展开。

依托“三大支撑”,凝聚教育发展动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该县秉承这一理念,依托“资金、硬件、政策”三大支撑,做好大文章,下好先手棋。在落实投入机制上,该县抓好“资金支撑”,坚持确保经费投入“三个到位”,即财政支出安排落实到位,做到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5.1%以上,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1.0%,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费用逐年达标并保持增长,政策税费征收拨付到位,全县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用于教育。

  在改善办学条件上,该县抓好“硬件支撑”,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网点布局升级”、“村小面貌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教育装备覆盖”四大工程。筹集资金5230万元,先后建成思源实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两所新校,兴办新干三中分校,完成逸夫小学等3所学校扩容;投资3000万元新建界埠中心小学,农村4所中心小学新建、扩建和城区4校新一轮扩容项目已全面启动;历时三年的村小建设大会战进入收官阶段,累计投入3325万元为村小“梳妆”,完成24所村小拆除重建、24所村小维修改造以及全县所有村小的绿化、硬化、美化、亮化等“四化”建设;校安工程先后投资3850余万元,在农村学校新建各类校舍30余栋,拆除全部D类危房;投资717万元为全县所有中小学配备功能室,投入500余万元更新19500套课桌凳、3500套学生床、2000套学生餐桌,并添置100套节能饮水设施;投资1300万元,完成9所学校运动场塑化工程建设项目。近年来,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为全县所有城区学校和农村初中、中心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800余套,教师笔记本电脑2000余台,并添置学生计算机1500余台,图书资料41万余册,村小基本完成“网络校校通”建设工程,实现了教育信息技术城乡全覆盖。

  在管理体制上,该县抓好“政策支撑”,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出台了《关于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新干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每年安排一个以上教育项目,纳入全县“十件实事”来抓;坚持学校财务管理,实行“校财局管”的办法,由县教育部门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对全县中小学校财务进行核算,规范了学校财务管理;该县还加强了督学责任区建设,每年落实10万元教育督导专项经费,聘任专职和兼职督学,进行挂牌督学;县政府每年对各乡镇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评估,县人大和政协还每年分别开展教育专题调研督查。

立足“三项机制”,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锻造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该县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逐步健全保障与管理机制,教师工资福利,参照公务员标准,特殊教育岗位津贴以及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津贴全额由县财政承担,对农村学校分批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全面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该县还依法依规履行对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任免、职称评聘等职能落实。近年来,先后实施了两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竞聘考试,将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充实到校长队伍;同时,全面落实补充与调配机制,通过招聘、“三定向”培养与“三支一扶”安置等途径补充教师312名,283名充实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9名新教师直接定岗到村小。2014年,自纳入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后,先后有59人次的正、副校长和539人次的教师在校际之间与城乡之间有序调动或轮岗,以结对帮扶、乡内调配、走教、教学共同体等形式进行非调动性交流达410余人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步入制度化、常态化。

  在加快教师补充与调配的同时,该县注重发挥培养与帮带机制,一方面,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师德“五条禁令”,完善了师德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评价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等方面专项督查,并在“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期间,组织师德标兵全县巡回宣讲,开展党员教师公开诺廉等活动;另一方面,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该县以“三促三带”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即“高效课堂”改革工程促理念更新、“百校千课”工程促教研提升、“专业化十个一”工程促业务成长,吸纳全县百名教学领军人物组建教学指导团队,集中优质资源以点带面、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组建教育共同体,推行学校联盟以强带弱、各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小任教,实施走教工程以乡带村。此外,该县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远程培训”、“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以及各类县本、校本培训,全县50岁以下教师参训率达100%。

围绕“三个保障”,构建教育发展合力

  该县把公平上学、规范办学、安全上学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来抓,在教育发展新常态下,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为实现均衡目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办学体系,保障学生公平上学,该县将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政策,学生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实施划片招生,初中升学拿出70%以上的统招计划均衡分配到农村中学;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及凭相关材料,正常办理随迁就读手续,并享受同等待遇;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择校、竞赛、考试等途径变相违规招生。在落实控辍保学制度上,该县进一步完善“双线三级”责任制,坚持乡、村干部和学校教师走村入户,动员流生返校,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流生月报制度。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该县建立了由关工委牵头的部门联动机制,完善留守儿童台帐,加强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各学校设立咨询室,开通亲情专用电话,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代理家长”爱心行动,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家园。该县大力推进教育助学,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近年来共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1836.3万元;并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圆梦助学金”、“金秋助学”、“一日捐”、“爱心行动”、“春蕾计划”等途径资助困难学生累计350万元,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目前,该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实现零辍学;初中在校生三年保留率达到94.7%,辍学率控制在0.87%;全县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4.6%,

  该县以教促改保障规范办学,在每年的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将规范落实课程标准、保障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等内容纳入考评范围,并淡化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对非考试科目和学生体质达标纳入教师考核结果,对学生评价方案进行改革,考查科目和体质测试成绩同等计入学业档案,并通过高效课堂改革,大幅度减少学生课外作业量,硬性规定每学期只举行一次综合检测,取消分数排名,同时,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实施“体艺1+1”工程,开展剪纸、管乐、健身操等形式多样的“送兴趣课下乡”活动,一项项学生喜爱的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项目和舞蹈、书法、简笔画等艺术项目在城乡学校蓬勃开展。

  为保障学生安全上学,该县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扎紧学校安全“篱笆”,完善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学校行政值日岗、学生干部岗和保卫人员岗“三岗”齐下的“安全防护网”,严格落实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学期为节点的不同形式教育“五个一”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演练,组织教育、综治、交警、城管等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并为各中小学装备272个高清探头,配备学校保安及校园安防器械设备,全力筑牢学校安全“防护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