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兴水”之路润民沃土

30.04.2015  11:10

  一缕缕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滋润着农家幸福生活;一座座水库碧波荡漾,保平安保供水美化家园;一条条渠道绿水长流,浇灌出丰收田野……

  近年来,新干县秉承“以水兴县”的理念,以责任落实为抓手,以民生受益为目标,以科技水利为引领,以人水和谐为根本,以完善管护为保障,广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人饮工程、河流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项目,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热潮让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水利以水兴农 修建“U型渠”畅通“灌溉网

  以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水利建设转变,“借力”科技水利推动传统农业加快转型。载体的转变,该县开辟了一条兴水富农的水利现代化发展路径。

  在这条创新路上,新干县经过摸索和实践,推广建设和使用“U”型灌溉渠道,这是一种具有防渗效果好、输水能力强、抗冻胀、渠道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的节水灌溉设施。这种经济实用、施工快捷的灌溉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农田水灌溉的效率。

  新干县沂江乡水西江村是一个山多、丘陵多的村庄,水资源相对短缺且分布不均。过去这里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为解决这一瓶颈,该县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水西江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配套改造,整体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其中建设“U”型灌溉渠道12公里,矩形灌排渠道2.2公里,管道输水灌溉面积800亩。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渠道,仿佛给大地织起了一张“水网”,站在远处眺望,这里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处处能感受到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勃勃生机。

  “应用‘U’型渠道、矩形渠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既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系数,实现灌区内灌溉面积全覆盖,又能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民生水利以水惠民守护“大水缸”兼顾“小水缸

  以民生受益为目标,利用政策,整合资金,集中发力,将国有水管单位的中小型水库现在的水利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思路的改变,让该县探索出了一条“以水养水、以水惠民”的水利发展新路子。

  笔者探访该县水利设施建设,有个地方非去不可,那就是位于七琴镇网形坑水库。该水库在2013年经过除险加固后,如今这座水库不仅抗洪标准提高了,蓄水能力增加了,而且依托水库地形优势,发挥兼容灌既、人饮相结合为一体,提高了社会效益最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是该县首个兼容灌既、人饮相结合为一体的水库。

  然而之前,这个水库因达不到防洪标准,直接影响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田灌溉。2013年,我县对这座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并按照县水利局重点规划建设集中供水的理念,利用水库富余的水源,开发农饮工程,工程总投资200多万元,设计日供水量10000立方米,解决了七琴镇3个村共38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网形坑水库‘康复’后,不仅保护了居民的‘大水缸’,也把我们农家的‘小水缸’照顾好,以前守着水库没水喝,这下好了,水库安全了,我们的日常用水需要也得了保障,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网形坑水厂投入运行,让附近的村民高兴不已。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带来的效益远不止于此。通过水厂的有偿供水,部分收入用于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让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服务实现了常态化,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生态水利人水和谐 建设“水利渠”打造“靓景观

  以人水和谐为根本,把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同规格、同建设。理念的创新,让我县走出了一条水利兴修与打造宜居环境相结合的生态水利发展之路。

  一条条小渠穿村而过,清澈的渠水汩汩地流入茂盛的稻田里;硬化美化的渠道与美丽的村居交相辉映…… “生态水利”工程显得尤为殷实喜人。

  去年,该县荷浦乡、三湖镇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水利渠”打造“靓景观”为目标,对袁惠渠道进行了全面改造,在水渠设置了洗菜洗衣平台,水渠旁边铺砌彩色花阶砖,并在渠边种下观赏树、栽上花草,不仅保持了水质清洁,还美化了生态环境,并因此带动了各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