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新干县扎实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速描

21.04.2014  12:3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自2011年新干县成功列入全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以来,通过对项目的有效实施,该县农业发展的“水之基”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灌溉“最后一公里”难题得以破解。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小农水项目资金7950万元,建成7万多亩高标准农田。今年,该县又积极申报全国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受到各地热捧,申报热情高涨。

三跑田”变“三保田”    小农水惠及5万农户

      全国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给项目区农田设施及农民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改变呢?近日,笔者在大洋洲镇湖西、甘泉、邓家陂、夏塘、湖头5个行政村的广袤农田里看到,一条条机耕道笔直顺畅,新衬砌灌渠、U型槽水流通畅,一大片“田成块、路相通、水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全面建成。
      湖西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平指着前面一片宽阔的稻田向笔者介绍,以前这里不通路、不通水,放水靠挑、靠排灌,施肥、收稻子全部靠肩挑手提,不仅收种不便,每年的稻子收成还很低。现在好了,通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不仅路四通八达,水也直接引到了田头!
      像这种以前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如今有许多都变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高产田。该县水利局一名分管副局长介绍,通过实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目前已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7.2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16万亩,改造新建渠道、排水沟650公里,新增节水能力183.5万立方米,项目区每亩预计增产50公斤左右,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
      该县水利局工程师帅丽丽也告诉笔者,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以后,项目区水利用率由45%提高到60%,同时方便了群众耕作,实现水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项目实施还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打下了基础,可大幅提高土地承包金。

要我干”到“我要干”  小农水成百姓热切期盼

      小农水项目的实施,给项目区的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因此项目涉及乡镇的群众参与热情很高。这种热情也迅速点燃了该县农民热切的心。该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天来,每天都有不少乡镇的领导和群众来局里打报告、递申请,要求实施小农水项目的群众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约四成的村庄要求建设小农水项目。
      “但项目从落地到如此受热捧却经历了一个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艰难历程。”该县水利局一名工作人员坦言,项目刚开始那会儿,大家顾虑重重,担心这可能又是政府的一个形象工程,加上项目的实施难度大,牵涉到每家每户分田、分地等问题,情况复杂,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群众阻拦施工的现象。
      为打消群众顾虑,切实将好事办好,该县从加大宣传工作入手,做到项目区群众家喻户晓,同时充分尊重民意,在项目区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就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充分征求用水农户的意见,与受益农户签订工程建设与管理协议,让老百姓参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全过程。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农民义务监督员制,严格合同管理,注重施工细节,确保施工质量,建立起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受益群众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做到质量不合格的项目,监理坚决不予签证;农民义务监督员不认可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此外,该县还采用先试点、再铺开的做法,稳步推进小农水建设。通过示范带动,让大伙先尝到甜头,从内心深处给项目“点赞”。目前,各地群众基本形成共识,期盼小农水项目实施的热情高涨。“小农水项目跑火既成事实,群众的期盼给了我们更多动力,相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该县水利局一名工作人员说。

早动手早准备      第六批小农水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小农水惠及大民生。第三批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刚结束,该县便展开了全国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笔者日前从该县水利部门了解到,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第六批(2014-2016年)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为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工作,4月3日,该县水利局本着早动手早准备的原则,组织规划范围内的乡镇参加动员会,要求各乡镇选择农田集中连片、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点进行申报。同时该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到田间,详细调查、勘查,对拟申报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渠道现状、灌溉水源等相关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并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群众对项目建设意见和建议,根据现场核实、群众座谈情况,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申报。
      该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六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申报成功后,可争取中央投资3900万元,省级投资28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350万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灌溉工程灌溉保证率将达到85%左右,年新增节水能力2669万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面积7.27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8833万吨,新增粮食产值约777.3万元,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36.21万元,受益人口7.094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