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水利建设促农村新变化

11.08.2016  03:08

新干县属半山丘陵区,呈“半山一水四分田”的地理格局,独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农业生产既受制于涝灾,更受制于旱灾,旱涝交替,旱涝灾害是新干县的心腹之患。一方面境内降雨量年际分布不均,地表径流大,洪峰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另一方面,由于地势起伏,水流落差大,过境水不宜拦蓄;现有拦蓄工程,因配套不完善,且年久失修,地表水利用率低;加上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利用难度大,往往十年九旱。

新干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水利建设投资的机遇,及时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三项重点,抓好五大工程”的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兴水利,除水害,保安全,增效益”的目标,坚持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突出抗旱开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毁复修工程三项工作重点,全力抓好小流域治理、集雨拦蓄灌溉、农村安全饮水、库区渠系配套、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五项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模式,实行水利建设“五联灌”即:库区自流灌、沿河提水灌、平原打井灌、丘陵拦蓄灌、山区小流域治理抽槽灌。  “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5亿多元,完成小流域治理120平方公里,修复水毁、老化工程148处,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02座,新打配套机井470眼,新建提灌站120处,修复引水渠15条,解决安全饮水人口14.8万人,恢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6.9万亩,旱保田2.2万亩,坡改梯田1.8万亩,连续多年获省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

现如今,新干县的山绿了水清了,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漫山遍野种的是摇钱树;过去的洪水猛兽被制服了,库渠河坝流金淌银,农民富了,山村美了,农田水利建设描绘出了农村新变化。目前,新干县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200亩以上日光蔬菜温棚基地8个,旱改稻1.2万亩,100亩以上花卉基地6个,灌区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在小流域治理区发展经济林果25万亩,形成千亩桃、桔、梨基地9个。一幢幢楼房、一条条道路、一层层梯田、一排排绿树、一条条经济带、一串串产业链,不仅实现了水绿天蓝的生态环保目标,而且农民收入也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半山区新农村正在新干县广袤大地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