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完成仿自然鱼道模型试验

20.03.2016  09:36

  拦河建坝,蓄水发电,无疑将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可河里的鱼儿怎么办?维系水生态平衡,保护珍稀鱼类成为航电工程设计者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近日,笔者从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项目部获悉,我省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全国首个航电枢纽工程仿自然鱼道模型试验,真正还鱼儿一条畅通无阻的水域。

  在建成的仿真自然鱼道模型上,笔者看到,漫长的鱼道上水流缓缓穿过一级级人工堆石形成的水池,在水池后形成一个个回旋式水流,鱼儿在此不仅可以稍歇一口气,还可以补充食物。该项目设计人员介绍,仿自然鱼道建于闸坝等过鱼障碍物外侧,并尽可能模拟天然河流的一种鱼道布置方式。新干航电枢纽工程仿自然鱼道布置在电站厂房右岸滩地上,总长度1125米,进出口均布置检修闸门,中间设置鱼道观察室,穿土坝位置设置了挡洪闸门。该鱼道为旁路水道形式,采用人工堆石将鱼道沿程分隔形成一个个水池以消减鱼道上下游水头差,每个池室留有过鱼口,整个鱼道内流态复杂。为达到保护和弥补双管齐下的作用,设计者还同时设计了渔业增殖站,通过人工增殖放流达到遏制赣江鱼类资源衰退的目的,有效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新干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赣江航电枢纽工程中建设仿真鱼道,是江西践行生态理念,打造生态江西的最好诠释。该鱼道的设计聘请南京科学研究院的多名专家教授经过多次现场勘察、多轮设计论证,并进行了全国首个航电枢纽工程仿自然鱼道模型试验,获得成功,仅项目设计费用就达到1400万元。

  据了解,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中下游,是赣江赣州以下河段六级开发方案的第五级,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航电枢纽工程。该工程地处的赣江鱼类资源丰富,每年4月至7月,是赣江洄游鱼类重新回到赣江中下游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