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门新春看望慰问专家:传递温暖 激发力量
1月25日,北京,天气晴朗,新春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嘱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来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郑哲敏、王小谟的家中,向他们致以良好的祝愿,向科技工作者致以新春的祝福。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我们党长期不变的方针;春节前看望慰问专家是我们党多年来的传统。在中央的带动下,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开展对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的走访慰问活动,走近人才,联系人才,把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把他们的意见建议带到今后的工作中。
登门慰问,形成制度
在今年的走访慰问活动中,很多地方和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纷纷前往院士专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登门探访,他们重才、尊才、爱才的人才意识令院士专家们深受感动。
1月21日下午,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来到长安大学看望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临行前,他仔细地叮嘱学校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珍惜好、维护好、发挥好专业拔尖人才的作用。
1月16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带队,走访看望了省内优秀人才代表。在省委的示范下,全省11市共40多名市领导对100多位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了走访慰问,现场解决各类人才工作生活实际困难近100个。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等省市和部门的领导同志也纷纷于春节前看望慰问专家,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历来十分重视春节前的走访看望专家工作,今年春节前两院领导就分别走访看望老科学家34人、中科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9人。
如今,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这样“零距离”联系服务专家,已经不再是“特别节目”,而是变成了常态,形成了制度。云南省每年春节前都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院士专家活动,至今已持续了10余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关爱优秀人才,纳入市级党建工作绩效考评。北京市通过专家联谊会传递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专家的重视关心,充分发挥专家在首都各项事业建设中的智力支撑作用。浙江省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确定省委书记、省长等20位省领导直接联系42位高层次专家。
转变作风,新风扑面
慰问年年有,今年大不同。
按照中央和各地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今年的慰问活动可谓新风扑面:小型座谈会取代了大型宴会,电子贺卡取代了纸制贺卡,图书读物取代了红包礼品……
湖南省利用省委组织部信息平台,以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名义,给专家发送电子贺信和手机短信,传达省委、省政府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新春问候和诚挚祝福。
1月7日晚,上海大剧院一派喜气洋洋。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4年上海市慰问高层次人才暨在沪外国专家新年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1600余位国内外专家欢聚一堂,共同品尝这场精彩的音乐盛宴。
杭州市打破以往赠送礼品的惯例,选择了《之江新语》《第三次工业革命》《时论中国》《健康日志》等一批政治、经济、科技类书籍作为慰问品送给专家,在送祝福的同时还送知识、送健康,得到了专家的欢迎。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才办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邀请在宁院士、中央联系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参加,区委领导同志向专家们致以问候,听取意见建议,对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提出要求。
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甘肃、新疆等地也通过召开春节团拜会、新年茶话会、座谈务虚会,组织专家观看文艺演出等形式,向专家们转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问候,感谢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问计专家,服务人才
各地在走访慰问院士专家的同时,也不忘认真听取他们的真知灼见。
1月23日是农历小年,当天下午,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申维辰走访看望了周光召、师昌绪、李振声、张存浩4位院士。在院士家中,申维辰认真听取了他们在科技人才培养举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服务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创业等方面的宝贵意见。
“吉林省把走访慰问和听取意见建议结合起来,形成我们为院士服务、院士给我们建议的‘双服务’局面。”吉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春走访活动中收集到21条意见建议。
1月14日,江苏省2014年高层次人才迎春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在苏“两院”院士代表,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代表等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也把春节前看望慰问专家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实际举措,分别看望了中央联系专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代表和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向他们转达中央的关怀,并听取他们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
慰问传递温暖,关怀激发力量。广大人才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发扬“安、专、迷”的精神,努力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更好的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惦念,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支持和期盼。本报记者 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