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制报》报道:探索新理念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01.07.2016  14:18
  •    2016年7月1日的《新法制报》特别报道版整版报道省女子监狱探索新理念推动工作全面发展工作做法。全文如下:

      探索新理念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省女子监狱加强“三化”建设,连续11年实现“四无”目标

      以“映山红”教育文化品牌建设为主线,挖掘女性教育改造工作的特色与亮点,搭建“大教育”发展格局;开展开门评警活动,向服刑人员家属发放执法问卷调查表,力争让每一项执法活动晾晒在阳光之下;从技能培训到推荐就业,再到创业指导,“一条龙”式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回归社会……

      今年来,省女子监狱认真践行“忠诚、奉献、公正、专业”核心价值观,大胆探索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加强“绿化、信息化、文化”三化建设,不断夯实监管安全基石,致力打造教育改造品牌,推动依法治监建设,建设一支“五个过硬”的民警队伍。截至目前,已连续11年实现了“四无”目标,安全稳定、教育改造、公正执法、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实现了监狱科学全面发展。

      优化改造环境 营造向善文化氛围

      如何将狱园环境融入到教育改造资源中,实现硬件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在省女子监狱,步入大门,一幅写着“大海从不抛弃走过弯路的小溪”大型宣传画,给每一名刚入监服刑罪犯忧郁的心理增添了一抹亮光;文化长廊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教育改造工作风采;风雨走廊中,“改造积极分子光荣榜”上展示着获奖励罪犯的照片……积极向善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据介绍,该监狱为了优化监狱改造环境,从内外环境着手,加大整治和改善力度,结合监狱占地面积、内部设施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利用。针对原来家属监狱探视道路破旧,不通畅的问题,该监狱与新建区政府积极协调,促成监狱进出的前卫路和文润路修建工程完成,双车道行驶、两边铺设人行道、架设路灯、设置垃圾箱等,突破了监狱地理位置的局限,净化了周边环境,使外来参观者和罪犯家属对监狱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监狱里,以“精致小巧”为目标,从绿化和人文化着手,建设花园式狱园,狱内植种了600多棵桂花树、400多棵柚子树,主干道两旁的映山红与绿树相互映衬,一幅幅励志的名言和宣传画,将环境建设融入到文化建设当中,营造出无处不在的改造氛围,让每一位进监参观的外单位人员都对监狱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搭建创新平台 打造教育改造工作品牌

      “《改造之路》第七场第一节开拍!”

      2016年5月,在省女子监狱高墙里,一部由监狱民警和服刑人员共同创作的微电影《改造之路》正在拍摄中。主创人员民警熊晓君介绍,这部微电影从服刑人员入监的第一天开始,把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内容掺杂在电影场景中,服刑人员能够更直观地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对监狱开展入监教育是一种创新。

      在教育改造女犯工作中,该监以“映山红”品牌建设为主线,挖掘教育改造工作的特色与亮点,搭建“大教育”发展格局,以立德、自强、仁爱为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人文化、开放化、个性化、实用化”四化合一的教育模式。

      同时,大力激发来自于基层民警的创新热情,大量立足实际的好想法、好点子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该监狱还在内部网站上开设了“我们的声音”栏目,为民警发表创新意见提供平台。

      另外,诸如以服刑人员为主体的母亲节大型帮教会、暑期“亲子日”进监帮教活动、自编扫盲教材《女监速学堂》、开通狱内一卡通、开设“映山红大讲坛”等举措,都为教育改造工作注入了活力,实现了传统教育手段传承和时代发展需求创新的相结合。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2014年底,捷报传至女子监狱。由该监狱研发的江西省刑罚执行业务平台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成为全国监狱系统的“第一个”。这一消息大大鼓励了全监民警的信息化建设热情。

      江西省刑罚执行业务平台的建设立足于规范执法行为的初衷。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民警的执法行为安上“紧箍咒”,服刑人员的奖惩、考核、减刑等刑罚执行行为受到权限的约束,并不可随意更改。平台的有关数据通过设置在会见中心、食堂、监舍的大屏幕进行公示,接受服刑人员的监督。平台还利用电子录音笔、执法记录仪对民警开展个别谈话和管理行为进行实时记录,并可随时调取,在处理狱内矛盾或服刑人员投诉时能起到还原现场的作用。平台经江西省监狱局推广至全省监狱系统使用,并取得了实践应用成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监狱坚定了以信息化建设平台,为监狱插上发展翅膀的努力方向。监狱陆续开发了监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司法行政综治信访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规范了执法行为,更提升了管理效率。

      今年,监狱正在紧密研发减刑假释网上协同办案平台项目,项目的成功研发将打通人民法院与监狱在司法审判合作中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监狱与法院之前的数据共享、文件传递和业务协同,提升刑罚执行工作的科学化和流程化管理水平。
    推行阳光执法 塑造监狱社会新形象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是规范监狱执法行为最好的方式,更是对民警的一种帮助和爱护。”监狱党委对于“阳光执法”统一了思想。

      为严防民警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构筑一道“防火墙”,该监狱实行纪检监察员委派制。选任作风优良的党员民警驻扎至监区,负责对本单位罪犯计分考核、奖惩、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等各个重要环节的日常监督。坚持领导“特约谈话”制度,在罪犯劳动、生活、学习场所及监狱对外窗口部门设置了20个投诉举报箱,公布了投诉电话。
      同时,大力拓展狱务公开形式,在会见中心、车间、食堂等地增设了电子狱务公开栏,在新犯教育基地、监狱医院增设了公开栏,并对车间大楼和三栋老监舍楼的狱务公开栏进行了更换,全监狱务公开网络基本完善,罪犯在劳动、学习、就餐等之余都能了解狱务情况。不断丰富狱务公开内容,将罪犯伙食情况、就医情况、奖扣分情况等纳入到公示范围,真正做到“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监狱还坚持每年开展一次百名家属执法问卷调查活动,征求对监狱执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今年3月,一名服刑人员家属通过实地参观后,在问卷调查表上写到:“看到监狱这么好的环境和这么规范的执法行为,我们很放心。

      实施“传帮带”机制 建设“五个过硬”队伍

      “一步入岗位就有‘师傅’领着,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我,让我对监狱民警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该监狱新民警写下的入职体会,她说从“师傅”身上感受到了监狱民警默默奉献的精神。

      为了让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青年,尽快适应岗位,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警察。该监狱实施了“1+1,1+2,1+3”帮带制,即从监狱领导、机关科室、优秀民警层层对新民警进行手把手地进行帮带。监狱领导一人帮带三人,重点培养新民警的职业素养,帮助她们了解监狱文化,定期与新民警进行谈心,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解决思想问题。科室负责人帮带两名新民警,帮助新民警更快地掌握执法行为规范,提高管理教育罪犯的业务能力。选派优秀民警与新民警结成“1+1”帮带关系,共同的值带班中言传身教日常监狱工作要求。

      抓好新民警的帮带,“师傅”能力的培养显得愈发重要。把培训作为民警素质提升的“加油站”和“充电器”,女子监狱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下功夫。建立了以专业培训班和外派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常态化机制,年初进行调研后做好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通过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学习环境和激励措施,使民警自觉地学、主动地学,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涌现出大量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民警胡佩燕作为女监民警优秀代表先后获得“2015年度全省十大法治人物”、“最美民警”光荣称号。

      该监狱监狱长徐跃旺说,今年来,监狱认真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推动监狱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狱民警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