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由“喷灌”式扶贫转向“滴灌”式扶贫

06.06.2014  20:28

      在帕米尔高原的一片戈壁荒滩上,几万只各类禽鸟翩翩起舞,此前从未养过大雁的艾尼瓦尔·要尔达西,靠政府出资兴建的特禽养殖场有了稳定的收入。

  和艾尼瓦尔·要尔达西一样,今年新疆将为260万贫困农牧民建档立卡,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了解到,新疆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识别标准以2010年确定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为标准,为截至2013年末全区实际扶贫对象70万户260万人建档立卡,共涉及3029个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4%。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赵国明介绍,新一轮扶贫将按照“县为单位、动态管理、规模控制、精确识别、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运用贫困识别结果,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单位,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由“喷灌”式扶贫转向“滴灌”式扶贫。

  赵国明解释,精准扶贫就是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为动力,以“产业链扶贫”为抓手,通过实施“靶向疗法”,精准瞄准贫困目标,具体落实脱贫责任,实现精准化扶贫、精细化服务、精益化管理。

  他说,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地处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大半土地面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自然条件恶劣。当地扶贫办主任唐东告诉记者,当地因地制宜确定支撑产业,并予以财政政策和扶贫资金的支持。柯尔克孜族姑娘布茹力汉3年前还从未见过油桃,当地政府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建起了1000多座大棚,吸收了像布茹力汉一样的上千名牧民种植蔬菜和油桃,收入稳定增加。

  据悉,今年新疆将实施整村推进规划354个贫困村,培训贫困农牧民14.6万人次,使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以上,确保全年减少扶贫对象36万人。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