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百万干部职工与各族群众结对认亲

07.11.2018  17:32

  屋子里奶茶飘香,桌上摆满了包尔萨克、酥油、干果、甜点,炕上盘腿坐着的,是远道而来的汉族“亲戚”,一家人促膝而坐,共同谋划未来的美好生活。

  田间地头,挥动着锄头、镰刀的,也是专程赶来帮忙的“亲戚”们,大家一起播下希望,一起享受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新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结对子、认亲戚等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让心和心贴得更近、情和情交得更深,真正成为一家人。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共有110多万名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

  人人都有不同民族的“亲戚”

  一大早,还未走进新疆克拉玛依市古田南小区居民达吾提·库尔班家里,就听见屋子里传出一阵阵欢笑声。“妹妹多吃点,不要客气。”进门后,只见达吾提的妻子阿吉古丽·阿布都喀迪尔正劝着“妹妹”秦静多吃点她拿手的揪片子。秦静是当地一家幼儿园的老师,与达吾提一家相识相知,成为互相帮助的“亲戚”。

  2016年10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在全区部署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新疆上下快速行动,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结对子、认亲戚,多层次多形式地交往互动。

  新疆的8月,天空湛蓝、大漠浩瀚,一朵朵云彩萦绕在天山之巅。伊斯拉木·赛丁第一次走出喀什岳普湖县艾西曼镇尤库日艾希曼村,来到了乌鲁木齐。乔军早早就等在了家门口,准备迎接自家的“亲戚”。当天,自治区商务厅结亲干部们邀请42位村民一起到家中做客、参观自治区博物馆。

  远远地看到乔军,伊斯拉木开心得皱纹里都堆满了笑,乔军往前紧走几步伸开双手迎了上去。哥俩一见面便紧紧拥抱,然后牵着手回了家。

  为了这次探亲,伊斯拉木带来了自家的核桃、杏干等干果,乔军也早早备下了礼物,“今年伊斯拉木家搬进了安居富民房,我就给他们准备了新的床上用品,新家要有新气象!”

  哥俩吃完午饭后坐在沙发上促膝而谈,“认下了这个‘亲戚’以后就要多多走动,这次你来看我,下次我去看你。”乔军仔细叮嘱着。

  民族团结没有局外人

  “我的再努热姆收到录取通知书了!”自治区农业厅干部蔺彩霞高兴地和同事们分享着这个好消息。今年参加高考的再努热姆·阿卜杜萨迪尔,是蔺彩霞的结对“亲戚”阿卜杜萨迪尔·阿西木的独生女儿。

  “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红线连接了我和再努热姆的家庭,是一次次的‘结亲周’活动让我们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因为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蔺彩霞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军垦街道干部王俊艳,也有一个认了两年多的“弟弟”——热依木阿洪·克里木。那年,热依木阿洪一家生活十分困难,收入很低,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妻子还患有重病。

  “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尽我所能帮一帮!”王俊艳说,在帮助热依木阿洪一家落实低保待遇后,她又帮助他在北屯市选好地段开起一家打馕店。

  “她是我的姐姐,我的家人。”小店开张时,热依木阿洪一边忙碌着,一边向来往的顾客介绍王俊艳。

  这样的故事,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随处可见。新疆军区党委机关15名领导干部与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巴勒马斯村村民结成了“亲戚”。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群工联络处处长许峰告诉记者,从2016年秋季开始,新疆军区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组织4700余名团以上干部与驻地各族群众结对认亲,今年以来,军区机关各部、处已累计出资100余万元,为结对群众购买牛、羊、毛驴,开办商店、修理铺等,受到驻地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民族团结没有局外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区各地州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央驻疆单位(企业)、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新疆总队等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累计走访各族群众4900多万户次,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1100多万场次。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

  正是新疆百万干部职工心系群众的温暖举动,激发了全区各族群众积极促进民族团结的热情,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和榜样。

  古丽拜克热木·阿不都克里木是塔城地区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墩买里村的一位普通维吾尔族妇女,退休后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参加爱心妈妈协会,帮助各族群众,成为墩买里村民族团结的标杆和典范。

  最近,她组织成立了墩买里村“爱心妈妈小组”,成员已有40余人。在她的带领下,墩买里村爱心妈妈们已累计捐款3万余元,帮扶村里各族贫困老人、贫困学生25名,看望慰问重大疾病人员18人次。

  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民族团结的氛围更是浓厚。红光村是一个以汉族和维吾尔族为主,由9个民族、来自20多个省份的群众杂居的村庄。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始终坚持着重大节日互相往来、婚丧嫁娶互相参与、风俗习惯互相尊重、急难困苦互相帮助、先进文化技术互相学习的“五个相互”守则。阿不力克木·阿布都热合曼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第三小组汉族群众占绝大多数,他说,“我的父母、孩子都和汉族朋友居住在一起,虽然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我们相互尊重,汉族邻居对我很好,大家生活在一起非常开心。”

  一句句情真意切的暖心话语、一幕幕嘘寒问暖的关爱场景、一个个团结和谐的感人故事在天山南北不时传颂、不停上演……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7日 11 版)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