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经济发展新蓝图——乐平市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纪略

26.11.2015  15:36

  站在“十二五”即将收官的节点上,如何清晰地描绘出乐平市经济版图的新轮廓?一连串被时间节点链接起来的数字曲线,将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前三季度,乐平市生产总值达到172.88亿元,超过2011年乐平市全年总量,2014年与2011年相比,乐平市经济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3%,在全省100个县(市、区)排位由2011年的第13位进位到2014年的第11位,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大活力县(市、区)。

  在数字的背后,展现出乐平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乐平工业园被列为国家级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全省示范产业集群,央企中电投、中设国联各投资10亿元的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相继落地开工,投资30多亿元打造的专业商贸市场投入运行使用……“十二五”期间,以新型工业集群化、现代农业区域化、现代服务业多元化为中心的“三化”布局,让乐平市“发展升级、绿色崛起”之路走得格外稳健。

  优化发展布局首先从工业园区破题。按照“集群发展、科技驱动”的发展理念,乐平市坚持以世龙、天新、金龙、宏柏、康安等重点企业发展,带动中下游小微配套企业壮大,不断提升企业之间资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水平,有力推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矿产建材和绿色食品五大支柱产业集聚和转型。目前,乐平工业园内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税收过亿元企业达到3家。作为全省知名的蔬菜产业基地,针对老菜区日渐饱和的现状,乐平市大力开发新菜区,新建众埠、鸬鹚万亩蔬菜基地,同时承接太阳能光伏农业科技项目,成为同类项目中江西唯一、全国最大的基地。在“十二五”期间,乐平市还瞄准专业市场建设对市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坚持依托产业建市场,繁荣市场兴产业,高规格打造与本地优势产业配套紧密、关联度高的蔬菜批发、城市商贸、再生资源等众多专业市场,使乐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5年新增1个行政组团、4所学校、3家医院、3个大型公园、4个大型商贸城、1个文化中心。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58%……“十二五”期间,随着城乡一体化与镇村联动、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乐平市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更广的承载平台。

  近年来,乐平市立足统筹城乡一体、着眼农村转型发展目标,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城东教育园区、城市防洪景观工程、加速推进中心城区、翥山天城商居综合体、赣东北商贸城一期、红星美凯龙、城市天然气管网和污水管网铺设工程、沿河街改造、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新区人气,改善老区环境,使城市规模达到20平方公里,其中新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数较“十一五”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乐平市投入2000万元全面启动16个建制镇总规及控规编制工作,提出“1+1+3”镇村联动产业发展模式,即各建制镇“稳定好现代农业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按三种模式发展现代工业”。农业上,依托蔬菜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省、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2家、29家,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277家、农民10多万户。现代服务业则通过开发推介旅游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了商贸重镇众埠、旅游大镇洪岩等一批特色强镇。工业发展上,对城区周边镇,立足乐平工业园区平台做好劳务输出,先后组织5万多名农民参加培训、进园就业;在涌山、众埠、镇桥、高家、塔前等重点镇,创建一批返乡农民创业园区和工业小区,共吸纳5000余名农民进厂务工。

   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乐平市地处内陆,传统产业中也没有任何与渔具相关的企业,然而,近年来乐平本土电商“年年有鱼”年销售额却在全国渔具行业排名第二,这类“无中生有”式的发展案例,如今在乐平并不鲜见。受益于万众创新、“互联网+”风潮,十二五期间,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乐平市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电子商务的悄然兴起,凸显了乐平市对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乐平市不仅出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奖励办法,促进医药、化工、水泥、机械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还特别聘请清华大学人力资源研究院专家编制了《乐平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专心培育电商新业态,积极招引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建立了乐平首个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并启动了从事农副产品买卖的农村E邮网点建设。

  为了加速推进全民创业,激发发展新活力,乐平市还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杠杆、简政放权等改革创新举措。仅今年以来,乐平市财政为鼓励创业,全面兑现税收等优惠政策,先后拨付小额担保贴息和担保金1130万元,发放就业小额贷款7749万元,支持751家商户创业;同时,依托“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新增批准发放贷款企业35家7850万元,发放贷款120家农业合作社7241万元,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5%、17.6%、54.3%,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数量大幅增长,改革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