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敲诈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发展 并向基层延伸

23.04.2014  11:07

  今视网4月22日南昌讯(记者 胡康林)4月22日,江西省“扫黄打非”暨版权保护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江西把打击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公众,新闻敲诈案件正向基层发展,“谈钱”就要提高警惕。

  新闻敲诈案件正向基层发展

  发布会上,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省“打黄扫非”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平,就新闻敲诈主要有哪些特点、敲诈人员一般是用什么手法进行了分析。刘平说,目前,新闻敲诈人员越来越狡猾,打击的难度越来越大。“从我们最近查处的一些案件来看,主要是新闻敲诈案件的活动区域,由省、市向县、乡、村等基层展开。敲诈的对象从大的企事业单位向基层发展。

  此外,新闻敲诈已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发展。“比如有些媒体,它就开设网站地方频道,专门发布负面来搞新闻敲诈。”刘平说,目前,搞新闻敲诈的人员大多都是当地人,且熟悉媒体的运作规律。“甚至真假记者相互勾结,以曝光负面新闻逼迫当事人进行新闻敲诈。

  真假记者可登陆网站查询

  会上,刘平还就公众如何分辨真假记者、碰到新闻敲诈又该如何处理进行了讲解。刘平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合法的新闻记者证是我国境内唯一合法的新闻记者证,记者采访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如果没有新闻记者证,就不能单独采访,这是政策规定。

  “如果公众对采访者的证件,或对他所在的媒体难以判断的话,可以登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官方网站,或中国记者网进行查询,输入名字或者单位就可以辨别。”刘平说,要判定记者是否违规或者是否有假,可以根据记者是否索要钱财,是否拉广告拉赞助 。“凡是记者打着拉赞助、打广告的名义,全部都是违法行为,要提高警惕。

  刘平说,公众碰到新闻敲诈,绝不能采取私下送钱摆平的做法。“这样你让那些假记者、搞敲诈的记者尝到甜头,以后他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此外,当事人要注意保存录音、录像、发票等,并及时向当地新闻出版广电局或者公安机关报案。

  江西把打击新闻敲诈作为日常监管重点

  今年,江西把打击新闻敲诈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杨六华在会上说,江西现有5000多名持证记者,但也出现了个别记者做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的行为,同时还存在一些假记者进行敲诈的案例。

  “假新闻的事情已经严重的干扰了基层干部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必须严厉打击。”杨六华说,目前,江西正在开展新闻敲诈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要求要明确查处重点、严明纪律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强调社会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联动协作。

  “我们要抓好、落实好‘6个抓’和‘4个一批’,要抓检查、抓举报、抓查处、抓案件、抓通报、抓曝光。要落实‘4个一批’,要查处一批重点案件、依法撤销一批违法违规的记者站、依法撤销一批违法违规的记者证、处罚一批负有责任的新闻媒体 和责任人。

  此外,还要实现“双移交”,对涉嫌违法犯罪人员,要移交司法机关进行查处;对违法党纪、国法的人员,要移交监察部门进行查处,真正做到真假记者一起打,坚决清除害群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