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奠 文明新风 赣南苏区百万群众祭奠先烈

04.04.2015  12:05

 

赣南苏区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在瑞金市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广场启动。记者杨北泉摄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3日电 4月3日上午9时,江西赣州市瑞金叶坪红军烈士广场庄严肃穆。红军烈士纪念塔下,扎着红色缎带的花篮整齐排放,2000多名干部群众肃立默哀。怀着崇敬的心情,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代表赣南苏区干部群众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伴着《十送红军》的唢呐声,6位革命烈士后代身着赣南客家服饰,向革命先烈敬献脐橙、柚子、米粿、擂茶等赣南客家特产。在赣南挂职的国家部委干部代表也代表国家部委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声声唢呐,婉转凄怆;清明祭品,饱含乡情。

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记者何敏摄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所在地,素有“红色故都”之称。为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赣州于4月3日在全市启动赣南苏区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进一步激发老区人民感铭党恩、聚力振兴的热情。

    赣州利用境内丰富的革命遗址、旧居等革命烈士纪念场所,组织、吸引全市百万干部群众前往开展清明祭奠。赣南师范学院大三学生贺刘辉一大早就自发从赣州城区坐车来到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广场参与祭奠。他说:“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非常必要。作为年青一代,我将传承革命先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立志服务基层,用感恩的心做好各项工作。

39个国家部委的代表在红军烈士纪念塔前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记者何敏摄

    据统计,赣州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从赣州走出去的开国将军有134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赣州战斗生活过。《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近三年来,赣南苏区发生巨大变化。赣南苏区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奠活动让赣南老区人民的情感闸门再次打开。在于都县宽田乡石含村,红35军军长邓毅刚烈士墓前香烛点点,村民谢南京带着家人在铲杂草、培新土,祭扫红军墓,这一“红色规矩”该村已坚持了83年。谢南京说:“共产党关爱老区人民。《若干意见》出台后,乡亲们都喝上了放心水、住上了新房屋。我们要踏着先烈们的足迹勇往直前,书写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

面对红军烈士纪念塔默哀。记者何敏摄

    赣州还开辟了网上祭奠专区,广大干部群众以献花、祭酒、植柏、敬香、点烛等纪念方式在网上表达哀思。(通讯员张惠婷)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

    “万人重走红军路”活动在井冈山启动

    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持续深化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引导青少年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4月3日,团省委联合省委网信办在井冈山正式启动全省“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暨“万人重走红军路”活动。

    启动仪式上,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青年红色研究社团成员、青年环保社团成员等庄严宣誓,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决心。所有人员依次在点赞墙上按下手印,为英雄点赞,为祖国歌颂。启动仪式结束后,“万人重走红军路”队伍还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加井冈英烈祭奠仪式,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团(队)誓词。

    “万人重走红军路”活动和井冈英烈祭奠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全省“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全面启动。据悉,共青团江西省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持续广泛地开展“网上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网页献花留言、“清明祭英烈”微博、英烈事迹展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全省青少年普遍接受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江西日报记者刘之沛 通讯员张继平)

     10万余零散烈士墓获抢救保护

    4月3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经过3年的努力,我省投入资金6.2亿元,全面完成了10万多座零散烈士墓、531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保护工作。

    新落成的安义县烈士陵园内有百余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庄严的烈士纪念塔和主题浮雕引领人们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历史,郁葱的常青树、精致的花岗岩台阶,让整座陵园显得典雅而肃穆。去年修缮竣工的青原山烈士陵园里,长眠着126位革命烈士,他们有的来自山东成武,有的来自云南鲁甸,有的来自辽宁临江等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把整合后的烈士陵园和散葬烈士集中安葬地统一纳入县级保护管理级别,确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并划定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不断推进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江西日报记者邱玥)

     九旬老人义务管护无名烈士墓65载

    儿子今年接过接力棒

    4月3日清晨,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90岁老人凌高寿和往常一样,来到村外后山腰,为无名烈士墓除草扫尘。这里长眠着45名无名烈士,凌高寿已经义务祭扫和管护墓地65年。

    据文献记载,1933年,我军在株木激战敌军,战斗中,一批重伤员由株木转移到设在此地的第三医院急救。由于伤势过重,其中45名战士英勇牺牲,当地群众在医院后面的山坡上埋葬了烈士的遗体。凌高寿目睹了这悲壮的场面,让他终生难忘。1950年,凌高寿决定为这些烈士义务护墓。每年清明节,他就要到这里来祭奠、培土、除草、排水。在他的感召下,2003年,该县茭湖乡东江、上峰两村的退休干部彭荷生等10位老人,自发捐款1000多元,为无名烈士墓立碑,以示纪念。

    今年清明节,腿脚不便的凌高寿把管护烈士墓的工作郑重交给了儿子凌端清。凌端清告诉记者,他将把这件事情当作一种责任坚守下去。(江西日报记者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