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华:有一种执着叫丈量

20.03.2014  10:46

 

——记乐平市十里岗乡经济普查员董文华

 

  在董文华看来,搞经济普查,上门登记就要丈量这方土地,要普查到准确数据就要丈量人心。就是这样一位最基层的普查员用真诚与执着承担着这份既辛苦又光荣、既繁琐又严密的工作。他就是乐平市十里岗乡南港村报账员、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员董文华。

 

买运动鞋走遍南港村

 

  “您好,我们是乡里的经济普查员,这是我们的证件。现在要对你单位进行登记,请你配合。”顺着沙哑的声音抬头望去,“又是他!又来了!”商家看见一个熟悉而消瘦的身影,双脚沾满泥土、挂着亲切又略显疲惫的微笑,提着印有“经济普查”标记的环保提包,又一次出现在南港集镇的一家商铺里。南港村是十里岗乡政府所在地,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功能辐射周边15公里,是十里岗乡所有村场中单位最多、最集中、最复杂的一个。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启动以来,作为这次经济普查中的一名普通普查员,董文华就全身心投入工作。起初,他所做的工作是开展入户调查数据的核查对比,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每一个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不觉得三经普的担子有多重。但是随着普查的全面展开,普查工作量大的问题凸显出来:任务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时间像上了发条一样越来越紧,董文华开始坐不住了,眉头也像刀刻成川拧在一起,从此再没舒展过。他特地跑到市镇挑了一双耐磨的运动鞋。为了早点遇上商家,每天天蒙蒙亮,他就穿上那双运动鞋出门去。农村商家零售分布,尽管经济普查发起几轮宣传,但有些老百姓对经济普查并不是全部配合,所以需要董文华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北,马不停蹄地与商家住户沟通,消除他们的疑虑,解释经济普查的意义,一天都不记得要重复多少遍。冬天的南港村呵气成烟、董文华的双手双耳冻得通红,双腿极近疲惫,做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脱下心爱的运动鞋,看着热过几遍的饭菜,董文华却没有食欲,他只想端起碗冰水倒进干得快冒烟的嗓子里。真累呀!但第二天,董文华又再次穿上刷干净的运动鞋,准备开始实重复昨天的故事。经济普查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个普查员都是故事的主角。

 

  他常说:普查成功的关键是要取得调查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化解对方的抵触情绪,一个单位去三四次、四五次,那是很平常的事。他还巧妙地用十六个字进行了总结:“”字为先、面带微笑、热情解释、耐心服务。从单位清查摸底到登记填表,经过不懈地努力,董文华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清查法人及多产业单位50个,约占全乡的47%,个体工商户115个,约占全乡的38%。

 

用摩托车与时间赛跑

 

  经济普查重头戏之一是和企业对话,但是一些企业出于许多原因常常拒绝交流,如“躲猫猫”般躲着普查员,你来我走,你走我来。为了能及时摸清数据,不耽误普查的时间,董文华从开始核查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的摩托车做了全身检查,“”饱了油,随时准备跑座落在边远地方的企业。

 

  为了能见到业主,董文华常常是一天数次奔跑,但常常是无功而返,只能布置同事侧面打听企业主的动向,一听说企业主在厂就立马发动摩托。自己贴了多少油记不清了,自己跑了多少次,也记不清了,自己受过多少冷眼、挨过多少风雨更记还清有了。记忆最深的是那次为了查清村里一户建材企业的基本状况,董文华和他们同事已经不下十次前往了,但企业里的人总推诿,说老板不在,情况不清楚,甚至赶他们走。那天听说老板在厂,董文华马上跳上摩托,前往这家企业。刚下过雨,黄泥路更泥泞了,由于心太急,一不小心,摩托车一打滑,董文华摔了出去,摩托车还在原地轰鸣。一身伤痛、满身黄泥的董文华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雨中扶起摩托车,从不掉泪的汉子也有种想哭的感觉……但董文华还是在一个多小时后就来到这家建材厂,在企业主诧异与感动的目光中,董文华得到了想要的支持配合,很快就完成了这家企业的数据核查工作。这样的事例对董文华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故事里主角总要经历磨难,历经困难后得来的数据弥显珍贵,更衬托出乡材普查员们的不易。

 

靠真诚与奉献收获理解和真实

 

  普查还在紧张的进行中,董文华已忙碌了大半年了,曾经为了真实、准确的调查反应全村经济发展状况,从2013年8月15日开始,董文华和同事们一道克服困难,开始了认真的入户摸底调查工作。对于村里的个体工商户,董文华他们对他们逐一进行登门造访,向每一户普查对象宣传讲解普查的政策和目的,认真地填写各类普查表。时值农村最为繁忙的季节,农业生产任务繁重,有的普查对象甚至要通过多次才能亲自找到,但董文华他们依然顶着烈日,不知疲倦的穿梭在村里的每一个小巷当中,他几乎每天起早摸黑,加班加点,以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感动身边人。在他的模范带领下,各普查人员充分利用群众农闲收工在家的时间,走家串户、发放宣传资料,做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说服工作,使被调查对象消除疑虑,积极配合,保证了单位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董文华和同事们也赢得了全村普查对象的支持和拥护,他们提前两天,就完成了乡里下达的摸底调查任务。

 

  在普查登记过程中,董文华也吃过不少回闭门羹,不少个体老板对于普查人员有抵触心理,他们不但不配合普查工作,还以恶言向相,面对这类普查对象董文华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办法,他耐心而细致地向普查对象作解释,说明国家此次调查就是为了以后宏观调控,加大力度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其最终的目的也还是为了民营企业、个体户有更好的出路赚更多的钱。就这样,一户一户的做工作,常常说得口干舌燥,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登记到相关信息资料。就这样,他以自己的忍耐和真诚“破解”了难题。

 

  都说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第一生命。收到资料,董文华总是逐一审核普查单位的资料,在审核中,他曾发现个别清查对象有填报营业收入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如某个体老板说他一年的收入大约为8000元,但根据常识判断分析,这个数字是严重失真的。于是,董文华就一次次耐心、细致地向他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及《经济普查条例》,并告诉他所有普查数字都为他保密,消除了他心里的顾虑,然后帮他从一天的成本算起,推算出一年的总成本,得出一年的总收入为7万元,结果算得这位老板心服口服,连声说到:“佩服你,算得真的准!这就是我一年的实际收入数字。”然后,便高高兴兴地在普查表上签了字。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每当我脖子上挂着经济普查员工作证走进企业、走进个体户家中时,心中就充满了喜悦,因为他们今天的成就就是国家发展进步的见证。每当我了解到这一群农民朋友的致富历程,看到他们满载胜利的喜悦时,我无形中就受到了这一群敢想敢干的农民朋友的影响,身上充满了一股热情、一股干劲!

 

 

(作者单位:乐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