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好记性、好笔头、好习惯
方志敏(中)、刘畴西(左)、王如痴在狱中
80年前的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1935年1月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江西上饶陇首村不幸被国民党军抓捕。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艰苦的条件下,撰写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在狱中还能做出非凡的贡献,除因为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外,还因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好记性、好笔头、好习惯。
好记性
方志敏的狱中写作,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完全靠记忆。
在遗墨中,方志敏着笔最多的是他的反思。入狱之初,方志敏不仅“感到愁苦和屈辱”,更痛悔由于指挥失误招致军事上的失败。于是,决定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用笔写出来贡献给党,“算是我临死前的一滴努力”。这便是《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
该文有6万余字,主要回顾作者从事革命的经历,特别是对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形成、发展的历程做了充分的论证和理性的探索。
方志敏是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但是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将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形成、发展的历程写得清清楚楚,实属不易。事实证明,方志敏写得相当准确,反映出惊人的记忆力。
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方志敏写道: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因此,得到群众衷心的拥护和信仰。他还写道: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毛主席称许赣东北苏维埃的工作说:“赣东北省和兴国县的苏维埃工作,都是苏维埃工作的模范,主要的是因为他们能将战争动员与改善群众生活两下密切地联系起来(大意如此)。”
笔者查阅了原文,毛泽东的原话是:“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像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
两相比较,方志敏的记忆很准确,概括得也很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