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于山地面施工挖出六朝墓砖 有鱼鳞纹图案

22.07.2014  14:46

  前天晚上,一个名叫“圣殿山武士”的网友在微博上说,在于山一堆施工垃圾中发现几块六朝墓砖,并上传了几张照片。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六朝到唐代期间有身份的士族或富裕人家墓的墓砖。

  从网友上传的照片看,这些残损的老砖头质地粗糙,表面甚至有坑和缺口,砖头的侧面烧制有鱼鳞纹或橘瓣纹等图案,有的侧面在两个图案中间还有“”或“”作为连接装饰。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上了这名网友。据其介绍,这些老砖头是在于山风景区管理处和郁达夫纪念馆之间的园门旁发现的,仅一小堆施工垃圾,只见到几块碎的南朝砖,其他都是碎石和现代砖,垃圾应是山上小范围施工留下的,但附近没找到这些砖头的出处。

  记者昨天下午向于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郭斌求证。他说,这堆施工垃圾是在郁达夫纪念馆所在的蓬莱阁前的地下填方工程中挖出来的。由于蓬莱阁前一棵白玉兰树树根隆起,将石板路面撬起。管理处挖开树根周围约三四平方米范围的地面,发现这几块残砖作为填料填在突起的树根上面。在处理了突起的树根,挖掉废砖石后,地面被重新铺平。照片上的这几块丢弃的砖头已被人拿光了,现场只剩一块青灰砖,侧面残留一个“”纹。经测量,这块砖长22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

  郭斌说,以前于山上有很多墓,山上这种墓砖很多。上世纪80年代,市文物部门从各地收集了不少类似的墓砖,曾保存在戚公祠。这次是小范围施工,而且在很浅的地下挖出这几块砖,估计这几块砖是从别处搬来二次利用的。

  这些砖是六朝的墓砖吗?昨天,记者将照片传给市考古队队员张勇。他认为是六朝的墓砖,距今1000多年。当时六朝墓砖很流行这种纹饰。至于这些墓砖是原地的,还是别处移过来,不太好判断。

  省博物院考古所一位专家说,六朝至唐代,较富裕的人家或有身份的士族,死后墓用砖砌,墓砖比较讲究,砖的侧面有蕉叶纹、钱币纹等。宋代以后,墓砖为素面,基本没什么花纹。于山这种墓砖还不算珍贵,如果墓砖上有文字或人物形象,那就有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