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发放近16000份腊八粥 施粥将持续3天

09.01.2014  19:38

  甜

  熬腊八粥的材料有16种,赋予粥甘甜之美的是红糖、金橘、冬瓜糖。20多位义工备料切料忙了三天,类似百合之类的较硬食材都尽量切得细小些,使之容易煮软烂,让腊八粥又甜又软

  暖

  熬粥的大锅直径近两米,熬好一锅粥需要3个小时,期间必须不停翻动才能保证一锅粥的成熟度一致。自7日晚上7点就开始彻夜熬粥,直到8日下午两点,厨房熬粥的火一直没有熄灭

  喜

  昨日9:50,文殊院内,领粥的队伍自藏经楼领粥处一直排到山门。昨日最终熬出21锅腊八粥,发放近16000份。领到粥的市民笑眯眯地喝着粥说,“沾沾福气

   腊八节

  腊八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迎接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1月8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说起腊八节,很多人都会马上到腊八粥。昨日10点,文殊院内20多位义工将精心准备了3天的腊八粥向公众派发,为严寒中忙碌的人们送去了一丝暖意。

  到昨日下午两点,文殊院熬出21锅粥,发放近16000份,超过1万人前来领粥。

   熬粥不易

   400公斤食材切3天

   一锅粥熬3个钟头

  一碗小小的腊八粥,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据义工罗师傅称熬粥的材料有16种,其中赋予粥甘甜之美的,就有红糖、金橘、冬瓜糖。

  而为了准备这16种煮粥的备料,义工罗大姐跟同伴们在1月5日就开始了备料和切料,由于往年来领粥的多是中老年人。罗大姐他们就把类似百合这些较硬食材都尽量切得细小些,使之容易煮软烂。这样即使牙齿不好的老人也能毫不费力地喝粥。400公斤食材,义工罗大姐和同伴们足足切了三天。

  而负责熬粥的义工王师傅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由于熬粥的锅直径接近两米,一次投入的食材很多。要把一锅粥完全熬好,需要3个小时。期间都不能离开人,必须不停翻动才能保证一锅粥的成熟度一致。而这样的一锅粥还只能打750份。要满足首日提供10000份的计划,至少需要13锅。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王师傅他们自7日晚上7点就开始彻夜熬粥,直到8日下午两点,厨房熬粥的火都一直没有熄灭。

  “粥要软糯,盛粥的碗也要干净才行。”据负责分粥的罗师傅告诉记者,考虑到让大家吃得健康,他们特意买了类似微波炉盒的盒子来盛粥。在7日还组织义工清洗每个盒子并用开水烫过,“拿开水烫了之后我们闻过,没有异味。

   领粥欣喜

   94岁老太想多打两碗

   让卧病同伴也沾点福气

  昨日9:50许,文殊院内早已排起了长龙,领粥的队伍自藏经楼领粥处一直排到山门。记者粗略估算,此时院内排队等着领粥的群众有近千人。队伍中有人拿着碗,有人拿着微波炉盒子,有人拿着饭盒,还有些人干脆拿了家中的电饭锅。上午10点,施粥正式开始。

  很快,就有领到粥的市民笑眯眯地喝着粥说,“沾沾福气”。

  60多岁的李女士拿着一个小锅正在排队,她告诉记者,她早上6点多就出门了。由于母亲已经89岁了,腿脚大不如如前,不能自己来文殊院领粥。所以她就带了个小锅来,给母亲带些回去。

  由于昨天是工作日,来排队领粥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西装革履的兰先生在队伍中显得分外扎眼。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是翘班来领粥时,兰先生称,自己并非翘班,而是整个部门十多个人都一起来沾沾福气。随后兰先生还给记者指了指“潜伏”在队伍中的十多位同事。

  带着妻子、孩子来领粥的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来文殊院领腊八粥,上回来时,孩子还没出生,这次算是孩子第一回来。以后每年应该都会带孩子来。

  在施粥处,一位领了一盒粥后迟迟没有离去的老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太说,她今年已经94岁了,家住在双流。早上4点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9点到了文殊院就开始排队。而老人到这来的目的不仅为了让自己吃一口腊八粥,还想给两位卧病在床的友人带两盒回去,祝他们早日康复。老人说:“我不是要多拿,原来我们三个每年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现在他们两个病了,只有我能来,我想给他们一人带一盒。”现场义工在听了老人的情况之后,立马装好两盒腊八粥给老人,并护送老人离去。

  两位排队的外国游客告诉记者,她们是在文殊院门口经过时看到人山人海的领粥队伍,抱着“虽然不明白大家在干什么,但是看上去好厉害呀”的心情加入了行列,他们领到粥喝了表示,味道很好。

  据义工冯先生称,此次施粥除了在现场发放之外,还有义工专门将腊八粥送到了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让这些老人和儿童也能在腊八感觉到冬日的温暖。

   提醒

   今天明天还有

   最好自备碗筷

  据了解,文殊院昨日计划熬13锅粥,发放约1万份,但前来领粥的市民非常踊跃,到下午两点,已熬出21锅粥,发放近16000份,有超过1万人来领粥。

  根据计划,文殊院还将在今天和明天继续为市民熬腊八粥。义工鲍师傅委托本报提醒市民,目前虽然在施粥处为市民准备了免费的碗筷,但念及一次性餐具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希望前去领粥的市民尽量自备碗筷。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