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供给侧改革引领新作为 ——江西旅游业“新征程·再出发”系列报道之二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明显突破,是江西旅游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如何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建成旅游重要目的地等,成为当下的热议,也成为必须攻克的课题。
有关方面认为,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
梅岭、崇义阳岭、靖安三爪仑、三百山等景区发展避暑休闲度假旅游,明月山温汤、星子庐山温泉度假区大力发展温泉养生旅游,庐山西海、仙女湖、陡水湖、高安上游湖、九江八里湖、南城醉仙湖、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水域旅游,庐山东林寺、青原山净居寺、抚州疏山寺、龙虎山上清镇等宗教静养度假产品走向市场……江西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逐步转型。
如何提品质?2015年10月26日,全省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在大余县召开,吹响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嘹亮号角。2016年,江西乡村旅游提升年的战略定位确立,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不仅是乡村旅游,江西景区品牌创建继续发力,加大创建5A级景区力度,确保新增一批4A级景区,储备一批创建景区,使全省有梯度、有阶段地推出新景区,不断培育旅游业新增长点。
今年,江西旅游业将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战略,大力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构建“长江中游国际黄金旅游圈”“闽浙皖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特别是加强与接壤省的旅游合作,推出跨省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对江西与海上丝绸之路深厚渊源的调研和宣传,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在江西”旅游产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同时,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打破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管理的壁垒,消除遏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将涉旅的农、林、水和风景名胜区等部门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经营和管理,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大、做活、做强旅游市场。
如何去库存?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国新告诉记者:“区域内景区密度的提升,可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触发集群效应。”他认为,随着景区密度提升,量变引发质变,盘活景区利用率,起到去库存的效果。今年,我省计划投资17.6亿元用于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出口路建设,将连接全省4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总里程达710.4公里,使全省成为一个红色旅游目的地。随着我省初步构建了“一核三片五城十县百区”旅游目的地体系和“三线八圈”旅游线路框架体系,旅游景点活力正不断提升。
我省旅游商品迅速崛起,弥补了旅游业在购物方面的短板。在201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我省5件旅游商品从全国1500件旅游商品中脱颖而出,喜获“四金一银”5个大奖,这是江西近5年来在国家旅游局主办的最高级别旅游商品评选中取得的最好成绩。除了不断补齐旅游商品的短板,如何进一步推进门票价格改革、增加地方文化旅游建设工程、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我省旅游业还需持续发力。
江西旅游业,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将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