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旅游市场不妨将黑导游“漂白”

05.05.2014  17:55

  一张票加价20到80元销售,花20元办个假导游证就敢自称专业导游带客……昨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不少外地游客选择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而北京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量游客让不少票贩子、黑导游嗅到了商机。(5月2日北京晨报)

  三天小长假,与以往一样,旅游市场的游客井喷现象再次出现。像故宫这样的热门景点,游客自然对之趋之若鹜,在旅游刚需面前,导游数量的匮乏与游客猛增的比对下,导致旅游市场乱象丛生。

  既然如此,对于黑导游进行“打黑”,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效果如何,值得深思。毕竟,一方面,黑导游都是采用“游击战术”,而且都是“地下工作”,很难将其完全取缔,治理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对于故宫而言,确实炙手可热,对于游客是一种旅游刚性需求,依靠导游“正规军”,不能彻底满足游客的需求。

  由此,不难看出,一味的取缔和制止,对于旅游市场的有序发展,并不能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那么,面对两难的选题,又该如何破题呢?

  众所周知,旅游市场游客数量的井喷,呈现周期性变化。一般来说,只有像“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才会吸引游客的大规模集聚。如此,对于旅游市场而言,在平时处于“波澜不惊”的平稳期。所以,就需要在“黄金粥”的时间段内,做到合理规划和部署,以充足的导游数量来迎合游客的需求。

  在这方面,对于黑导游,不妨采取“漂白法”,将他们的身份进行“转正”,让他们成为导游市场中的“临时工”,担当节假日期间的导游助手。具体而言,就要在选拔考试上,与正规导游有所区别,将门槛降低,并且进行针对性的短期培训,让其了解“兼职景点”的具体情况。对于“漂白”后的导游,则由旅游部门和景点予以公示,让游客了解到不同导游的不同情况,一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对于黑导游,不能只坚持“打黑”,还要采取“漂白”的态度,进行适当的“收编”,从而解决节假日期间的旅游压力。换而言之,在维护旅游秩序的同时,也该反向思考,多从游客的角度审视问题,并以妥善之法合理应对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