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应精准施策

21.02.2017  18:10

  令亿万人牵挂的四川凉山昭觉县的“悬崖村”,曾经进出村都需要徒手攀爬落差近千米、几乎直上直下的藤梯,如今,不仅修好了坚固的钢梯,而且引进了旅游企业,准备打造彝族民俗景区。
 

  发展生产成功脱贫的典型例子不少,但我们要注意盲目复制典型经验的现象。村村搞旅游,处处是景区,一哄而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可能会导致旅游扶贫的繁荣昙花一现。如何克服资源配置失当、针对性不强等客观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可以从技术的层面找准致贫的症结所在,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可以探索“解制式”改革,增强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政府可以积极吸引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开发达到共赢,让贫困人口获得自力更生和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达到“精准”这一核心要义。(原载于光明网 作者:顾严)


  编辑:章婧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