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旅游混战:携程旅游向左 海航旅游向右

25.04.2014  19:01

随着近日海航旅游发布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易周游产品,这无疑是在本来已经异常火热的在线旅游市场又投入了一个重磅消息。

一个是个在线旅游市场老大哥,目前正在考虑着如何整合行业,用更聪明的方式打破鼠标+水泥的藩篱;一个是传统旅游业巨头,有着相当于携程5倍的年营收规模,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却只算个孩子。

两家都不缺钱,携程有着强大的呼叫中心处理海量订单;海航旅游则准备重金重塑休闲游产业链,面对在线旅游这个万亿规模市场,两家的方向截然不同,下面从资本与产业,模式与产品几个层面来具体看看他们的布局。

产业&资本层面:平台并购 VS 垂直细分

在线旅游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在资本层面上,期间主要发生了这样三件事——1)主打休闲游的途牛网赴美提交IPO申请;2)第二梯队的艺龙与同程联姻;3)最引人注目的,行业老大携程与行业老二去哪儿的合并绯闻——这两家都在美国上市,若成功整合市值将达百亿美元量级,跻身BAT后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一旦行业前两名完成合并,将会是中国OTA市场发展至今的最大事件,与砸钱拿版权做推广的在线视频行业不同(去年行业第一优酷和第二土豆完成),在线旅游市场的并非靠钱就能解决问题。无论是去哪儿还是艺龙同程,事实上都已经被百度和腾讯控制,行业初期各门派自立山头时代结束。

再来看看并购的动力是什么?携程虽是行业第一,不过究其商业模式,仍是靠自身呼叫(客服)中心承载,做的是收传统机票酒店佣金的买卖,去哪儿则是用搜索技术与大数据获取用户和广告费用,这两者,一个有成熟的模式,一个有领先的数据,正好互补,一旦合并,几乎把可以两种模式的市场直接垄断。

显然,携程准备走条高大全的平台之路,这是OTA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再来看看另一个纬度的海航旅游。

海航旅游集团是海航集团旗下的五个产业之一,下属业务涉及了航空、酒店、旅游、金融、IT和邮轮等全部旅游产业,,比如像易生旅游卡、网上支付牌照、全国个人本外币兑换资质等,2013年营收超过200亿,虽然规模已经数倍与携程去年54亿的年营收,不过海航旅游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创业者身份。

创业者,走的肯定不能是平台之路,一方面他们在OTA领域缺乏操盘经验,二是谁也不想一上来就和巨头硬碰硬。于是,海航旅游把首个目标定在了移动应用APP上,选择的方向是周边休闲游。

从形式上看,休闲旅游可分为跟团游和自助游,由传统旅行社提供的跟团游服务长期占据主导,近几年来自助游正在兴起并赶超跟团游市场;从产品上看,则主要分为出境游、周边游、国内游、门票预订和邮轮等细分领域;报告数据显示,在线休闲旅游目前仍只占中国整体休闲旅游市场7.7%的份额,预计该比例在2016年将达到13.2%;而另一份最近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13年中国旅行社行业总交易额约为3174.3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线交易额仅占9.2%。

相信任何看到数据的人都能轻易得出两个结论:1)休闲游占比很低,上升空间很大;2)互联网在线化程度很弱,移动APP机会很多。这也是解释了为何海航旅游由此入手。

对此,海航旅游提出了一个“三叶草”商业模式模型——从资本金融的流向出发,细分出平台、流量与产品三片枝叶,在平台/渠道枝叶上,海航旅游推出了面向个专业领域的官网,在移动应用App上,最近推出了主打周边休闲游市场的“易周游”,甚至计划投入5亿来打造休闲游产业链;在流量层面,海航旅游将借助线下资源和网站资源互导流量,统一为新产品服务;资源层面,则是海航旅游最大优势,通过海航集团旗下个细分产业的相配配合,希望完成一个打通线上与线下,遍布休闲游与泛旅游产业的商业图景。

由此可见,产业与资本层面,海航旅游的布局算的上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资源投入市场准爆发点,那么在具体产品与商业模式上,海航旅游又是如何来架构的呢?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