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支招乡村旅游——让农民自己生活在美丽乡村里

09.03.2017  21:04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将其作为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的重要措施,这对已经蒸蒸日上的乡村旅游发展来说,无疑是一股春风。“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对于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代表们也纷纷支招。
 

  要发展乡村旅游,先建好美丽家园
 

  据统计,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进入了大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人次达13.6亿,平均全国每个人有一次乡村旅游的经历。
 

  “越是如火如荼的时候,越要注重发展的规范化,避免同质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段强认为,“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特别是景区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全域旅游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体系建设,绝不是单单做几个景点就万事大吉的。
 

  段强指出,乡村全域旅游首先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好,让农民自己生活在美丽乡村里。“这是乡村全域旅游的第一步。”段强加重了语气,“第二步才要考虑如何把乡村的旅游资源变成产业,这一方面需要专业公司的运营,另一方面需要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按照旅游标准去建设自己的家园,让游客一走进这个村子,就感到生活舒适、人情温暖。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钟山县旅游局局长潘夏莉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发展乡村旅游不能着急,必须要先把我们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把村民居住的环境改善好。只有村居环境好了,乡村美丽了,我们才能够开门迎客。
 

  既要有资源独特性,更要有生态保护性
 

  “去年贵州打造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2016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增长41%,旅游总收入增长43%,入黔游客人次增长50%,可以说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产业和增速最快的时期。”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书记孙志刚说。
 

  正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对企业的转型升级降低污染要求非常严格,“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孙志刚介绍,新引进的企业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绝对不能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事发生。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一直主打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市委书记秦义说,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但这些旅游资源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现在,我们打算在呼伦贝尔的旅游规划中,夏季主打‘绿色’,冬天主打‘白色”,夏天看草原,冬天看白雪,着重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做出草原特色、内蒙古特色。”
 

  乡村旅游是系统工程,复制照搬不可行
 

  号称“关中第一村”的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在乡村休闲旅游领域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的袁家村,虽然只有62户人家,但仅一家卖粉汤羊血的小店一年的纯收入就在千万元以上。袁家村火爆之后,全国各地乡村旅游跟风复制,有的只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袁家村的成功真谛。
 

  “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复制照搬照抄。”潘夏莉认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最好能与当地的一些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把产业变作资源,让乡村旅游更多地发挥出产业扶贫带富的作用。她提出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引导、人员培训,保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段强则指出了目前乡村旅游的一些难题:“我国的建设用地和生活用地是严格分开的,可乡村旅游恰恰是要把农民的生活、民居同旅游结合起来。如何把农民的生活住所纳入旅游经营管理,税收怎么收、土地性质如何界定、房屋建设标准怎么规定,都是在逐步发展改革中我们需要慢慢去解决的问题。


  编辑:章婧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