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手工旗袍有订单不敢接 本地培养的绣娘八成外流到江浙沪

20.05.2015  11:55

  在由于绣娘缺口大,望着源源不断的境外订单,全国针纺基地——青山湖区的手工旗袍制作企业负责人万素丽也只有干着急。

  5月19日10时,在江西弘扬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多名绣娘不停地穿针引线忙碌着。“我们现在就是缺少绣娘,很多活都干不过来。”公司负责人万素丽无奈地说。现在他们已经接到了数百万元的订单,但是由于中、高级绣娘只有不到30人,要完成这些订单很困难,眼下不敢接单。

  万素丽除了是江西弘扬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还是南昌心悦电脑绣花有限公司负责人。南昌心悦电脑绣花有限公司拥有28台先进的电脑绣花机,代加工的订单“来者不拒”,还经常性出现“吃不饱”。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外销市场对旗袍很挑剔。公司相关负责人袁晨芸说:“电脑绣花和人工绣花有很大区别,机器绣花显得比较生硬,手工显得比较灵活。比如绣某种图案时,需要颜色过渡,手工绣花会有渐变,电脑则是直接跳跃过渡。”

  记者采访了解到, 2012年,万素丽与南昌市招商团前往香港招商时,不少香港企业获知她是手工制作旗袍的企业,便极力挽留她。万素丽经过考察,觉得香港旗袍市场大,于是在香港注册了“凤仪天下”商标,回南昌后,她同时也注册了“凤仪天下”商标,现已成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从那时开始,她的企业从原来一年将近100万元订单,飙升至去年1000多万元。“本是去招商,却被他们‘招安’了。”万素丽这样说,香港很流行旗袍,企业打开香港市场是好事,但来自香港的大批订单却让她无可奈何:“缺绣娘。”

  于是,万素丽想到了“自给自足”,通过与省妇联合作,开展绣娘培训,不过她这一招为他人做了“嫁衣”。在该公司的培训基地,只有寥寥几人在学着刺绣。公司相关负责人袁晨芸告诉记者,“喜欢手工旗袍的人越来越多,绣娘却是越来越少。”该基地培训了3届近200名绣娘,80%的人才外流到江浙沪一带。

  据了解,绣娘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近两年,虽然基地免费培训近200名绣娘,同时培训家庭妇女,采取家庭式刺绣,给初级绣娘月薪开出6000元,仍留不住人,更无法满足其公司发展需求。在该公司,记者遇到了在此工作6年的绣娘,她告诉记者,因为家住昌东工业区,图个方便。她说:“江浙沪很多旗袍企业开高价挖人,我也曾动过心,但还是留下来了。”

  “外流绣娘做的是初级产品,而中、高级绣娘要求具有精湛的针法和娴熟的刺绣技巧,这方面的人员奇缺。”万素丽表示,“绣花是功夫活,需要有耐心,许多年轻人耐不住寂寞,这导致培训班都招不到人,更不要说招聘绣娘。目前南昌市面上流行的旗袍多数是电脑绣花,真正的手工旗袍都外销了。”

  采访结束时,万素丽直叹:“如果绣娘多的话,企业的发展可以坐飞机,现在只能坐拖拉机。”

  江西日报记者 余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