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江西日报:《东华理工大学孵化“校园合伙人” 》

01.07.2014  13:07

      编者按: 江西日报今天在第B03版《教育•职场》栏目中,发表了党委宣传部詹建英和江报见习记者陈李龙撰写的新闻稿《东华理工大学孵化“校园合伙人”》。文章以“学生绿植店 校领导也来求助”、“借船出海 上演‘飞地经济’”、 “严格‘准入’ 保障‘退出’”三个小标题对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从建设到初见成效进行了具体描述。现将文章内容刊发如下:

      原本为一廊空旷通透的宿舍,如今是两排亮堂堂的写字间——这是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宿舍一楼一年来的变化。东华理工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得晚,发展却不慢。2013年9月创园以来,25个创业团队在这里体味了创业的酸甜苦辣。日前,记者来到孵化园时,已经有80余万元的交易在这900平方米左右的“写字楼”里陆续完成。
      学生绿植店 校领导也来求助
      “这是紫苏,这是鸭子草,这是鱼腥草,这是……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茗花有主”绿植店的女老板陈丽英,在向记者介绍盆栽植物时,不好意思地笑了,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生物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打小热爱植物的陈丽英,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甫一建立,便找来8个小伙伴入股,每人凑了2000元,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写字间便成了绿的海洋。
      该校党委书记徐跃进十分关心创业孵化园的发展,在“茗花有主”绿植店,当他看到一株发财树、一棵万年青、一盆吊兰长势良好,疑惑地问:“为什么它们在我那儿就养不活,在你这里就养得这么好?”原来,这三株植物都是徐书记寄放于此的“私人财产”。
      借船出海 上演“飞地经济
      没有设备,没有办公场所,由6个测绘专业学生创办的华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就“借船出海”:从测绘工程学院租赁专业设备,到创业孵化基地使用免费的办公场所,公司就这样撑起来。最近,公司接到了第一笔业务,扛着设备在野外晒了一天,总共丈量一千多亩土地,回来还要加班加点做地形图、规划图。“只收了3000多元,正常的价格起码要四五倍以上!”合伙人之一王博告诉记者。
      来到思贤教育有限公司,记者发现小小的一间办公室竟然挤了四家同类教育机构!原来,思贤教育完全称得上是“飞地经济”:“总部”设在学校,利用资源向外地输出项目。“我们的业务主要在安徽和抚州,这里只是个办公场所,一桌一椅足够了。”合伙人郑齐秦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思贤教育将组建30至40人的团队前往抚州金溪县,一边办文化补习班赚钱,一边支教留守儿童做公益。
      严格“准入” 保障“退出
      为将自身打造为“创新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园自创设之日起,就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机制。在当初的项目征集通知书中记者看到,园区鼓励“与学校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项目入驻”,鼓励“鼓励科技创新类、文化艺术创意类、技术服务类和生活配套类等创业项目入驻”;反对“餐饮、娱乐及有安全隐患和对环境有影响的创业项目入园”。收到学生们递交的创业申报书后,创业孵化园组织了项目评审会,评审通过的项目才获得入驻孵化园的许可。“像淘宝代购、户外旅游公司、服装销售店在评审中就没能通过。”创业孵化园负责教师任强告诉记者。
      有“准入”就有“退出”,一年以后,第一批创业者面临毕业,孵化的鸟儿要高飞,苦心培育的“产业”如何处理?据介绍,“创业者可以自行处理资产,寻求转让;我们也计划对退出项目进行评估,对运转良好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寻找下一个老板。

 

责任编辑:曹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