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云禅画,与星云大师相遇后的那些事

01.08.2014  19:11
      本网讯(记者南轩)8月1日的《江西日报》在《井冈山》版显著位置刊发了《云禅画,与星云大师相遇后的那些事》。云禅画,是我校四方艺术研究院方云院长独创的说禅画禅艺术表现形式,受到星云大师的高度赞赏,并由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安排在海峡两岸巡展三年,弘扬了江西独特的禅文化。现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星云大师说过,他不喜欢被神化。       的确,多次结缘大师以后,我们认识了一位慈祥的尊者,一位返璞归真的赤子——                       《云禅画》,与星云大师相遇后的那些事   一         先生方云,多年来,在禅画道路上寂寞而愉悦地探索。         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         他的云禅画,独创说禅画禅的表现形式,以禅入画,画中山水澄明脱尘,人物禅定澹泊,画面哲理叠应,书法天真拙朴,打上了禅宗里“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印可。         “我在禅画中所想表达的,是从浮躁功利的欲求回归平静无尘的自在,是从盲目迷从的我执回归至善圆满的自性。它带领我回到大自然中去,如同回到童心一样。”这是方云的创作感受。         “家国身世,与我感受,最精妙在于一个‘淡’字。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表现在我画笔之下,是和谐共生的,犹如‘淡’字的水火交融。轻重之间,见山见水,面山思定,临水照心,最要紧的,是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突破传统绘画观念约束的“心无挂碍”、“五蕴皆空”,有时也会让一些受众难以理解。但他不争不辩。         江西厚重而深远的禅宗文化影响着方云。绘画之余,他参访江西各禅宗祖庭,诵习禅学经典,并将心得用独到的文字和画面记录下来, 写成《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一书。有同修造访,他必拱手合十,敬贻一本;有来上门求画的,却一概婉辞,他是想留着办巡展。         “快生活的人们,或可在这里停一停,找些禅机,安顿此心。”     粗衣布履,淡定从容。     庭前闲坐,不问流水。     方云就这样坚持着。   二         与星云大师结缘,是在一年前。         2013年4月13日至5月17日,承台湾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先生、研发长谢大宁先生推挹,应台湾佛光山邀请,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方云在庄严殊胜的佛陀纪念馆本馆,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云禅画——方云百幅禅意作品特展”。3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研讨云禅画。         台湾媒体以“现代王维”评价方云及其作品,甚至开出《云禅画》专栏,连载其作品。         2013年4月16日。一个春熙暖照的午后。         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开山寮特别助理慈惠长老、佛光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方云先生。         谈笑间,大师,是一位慈祥的尊者,也是一位返璞归真的赤子:         “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家庭里父慈子孝,社会上人我和谐,国际间平等和平,人人本着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欢喜融合,真心实意相待,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要找寻快乐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容、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那时候‘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真个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难能可贵了!”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大师包容的胸襟,感动了我们。         2013年10月11日,大师回江苏宜兴佛光祖庭大觉寺,再次接见方云。期间,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告知我们,将安排《云禅画——方云禅画作品展》在海峡两岸举办为期三年的巡回展。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清秋的大觉寺,草木丛林尽放光。   三         这一年,大师慈悲的目光,如灵源清净的菩提月,穿过时空,加持着我们。         这一年,与佛光人遇见的感动,一幅一幅,浸润着如水的回忆,温暖而馥郁。         禅心佛性,千里相惜,相系。         于是有了《方云禅画星云大师说偈》的云禅画系列丛书。         书稿的创作、编辑是夜以继日的。         佛光山宗委妙凡法师鼓励方云:“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云在青天水在瓶,佛在心中禅在身,此中情境,亦如大师说偈语中的——         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       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         书稿完成后,星云大师嘱大觉文化满观法师及法堂书记室发来大师墨宝《心经》和大师一笔字,做书中卷首及辑页。极承挚爱殷拳,方云铭感五中,决定将与大师合作的这套丛书的版税全部捐助于慈善事业。         大师迄今撰有百余种佛学著述,大师说偈,是其中之一,在解说历代的禅宗大德的偈语时,大师将一己化作灯芯,以一生的磨难点燃自身,指出修行是在日常吃饭穿衣、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一念一言一行之中,是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服务大众勤勉工作之中,是在实实在在活好当下的生活之中。         而《方云禅画星云大师说偈》中的画面,也形象地映照着偈语中的每个生命、每一事例,暖暖含光,念念分明。领略云禅画,恍如入禅之梦境神游。画中,流云,远山,峭壁,悬枝,孤荷……不过是意识幻化之物,禅者端坐巍然峭壁、流云之端、悬枝之末,孤荷之中的那份无畏无惧,安详自如,才是云禅画的张力所在。         萤光,可以为小,可以为大,一念三千,只要发心,萤光也能遍照大千世界。     四         星云大师是临济正宗第48代传人。         大师曾在一首诗里写道:         “欲去江西,一花五叶,禅门五宗的文化,至今人人都向往。         江西得道的马祖,洞庭湖的石头(石头希迁禅师),多少人在江湖来往。临济儿孙满天下。”         生活在江西的我们,也常常想起一年前的佛光山。         那里的夜,是水蓝色的。空气中好像洒了薄薄的银粉,温润,恬静。         月华如水,万籁俱静中一声蛙鸣,心跟着一片空阔,几至忘我。         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在朝山会馆挂单住下。窗外不远处,三十米高的金身接引大佛崇伟肃穆,在深蓝的夜幕中,传达光的所在。         第二天一早醒来,站在窗前,见台阶下的菩提广场,有善美的佛光人在晨曦里打扫落叶,一下一下。         更远处,百鸟争树,翡翠山光。         真正的净土,其实,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灵。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此时,《云禅画》海峡两岸巡展,正在扬州的瘦西湖畔,示现江西禅文化的“一朝风月”与“万古长空”。         写下这段文字,为感恩我们所有的遇见。                         相关链接如下: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4-08/01/content_256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