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关注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

30.07.2015  12:33

  7月29日,经济日报在头版“行进中国,改革故事”栏目中,以《南昌建立跨部门监管警示平台——大数据帮忙 宽进严管不再难》为题,对南昌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工作的亮点和研发的“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进行了报道。

  报道中提到,商事制度改革后,南昌市企业注册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仅西湖区今年以来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就有10865户,比去年增长了70%。南昌市西湖区质监局监察科长杨爱群介绍,照以往的办法,只能每隔一段时间,挨个去查。现在不一样了,警示系统汇总统计了辖区内企业所有的执法处罚记录,并根据性质严重与否,标明了黄色或者红色预警。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有针对性调整监管力量,提高监管效率。

  报道中提到,南昌市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依托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研发出“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该系统于今年5月1日上线,是国内首个落地的跨部门监管警示平台。截至目前,系统已采集全市11万户企业、22万多户个体工商户的信息。

  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处长张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说,系统会将每天新办的企业自动推送至多个对口的后置许可部门,部门认领企业后可对企业进行跟踪监管,并及时将许可信息反馈到系统平台。这种“部门认领,企业认知”的方式从根本上厘清了各自职责,解决了该谁来管、怎么来管的问题。对于南昌市梅岭云露有限公司负责人熊腾来说,平时最苦恼的就是要应付一些莫名的检查,一个小厂至少要应对10多个部门的检查。南昌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陶成说,之前,南昌30多个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孤立的,缺乏沟通协调。警示系统业务平台不仅将企业经营行为记录在案,而且将监督行为也向社会公示,记录留底,并作为考核单位、追责的重要依据,真正把执法权力关进了数据铁笼。

  报道在最后提到,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宽进”后,登记机关、后置许可部门和企业三者之间信息断层,监管缺位和失位以及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的问题。不过,它的作用还不仅仅于此。在不少人看来,宽进严管后,如何让守信者得“”,让失信者失“”,让企业重在提“”,才是该系统更大的价值所在。要加大市场主体失信成本,让企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徐小芳 记者 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