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质被杀为安倍海外派兵提供口实

02.02.2015  10:47

  中东时间1月31日深夜(北京时间2月1日凌晨)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一段视频显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一名武装人员将日本人质后藤健二砍头杀害。视频没有提及约旦被俘飞行员马阿兹·卡萨斯贝的情况。

  行刑者杀害过多名人质

  在这段时长67秒的视频中,后藤身穿橙色连体衣,跪在一名全身黑衣的蒙面武装人员旁边。这名说话带有英国口音的武装人员似乎是“伊斯兰国”专门的行刑人员,曾经在多个杀害人质的视频中担任刽子手。

  这名手持匕首的武装人员在视频中表示,由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决定参加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这一组织不仅要杀掉后藤,还会继续杀害日本人。整段视频中,后藤没有说话。目前,日本政府正在核实这段视频的真实性。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2月1日说,根据东京警察部门向安倍内阁提供的报告,这段视频“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安倍当天发表声明说,日本不会向恐怖主义屈服,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

  安倍称绝不饶恕恐怖分子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伊斯兰国”于日本时间1日早晨公开日本人质后藤健二遇害视频后,日本政府对此表示强烈谴责。

  当地时间今晨6时40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就日本人质事件中后藤健二疑似被杀的视频出现在网上一事称:“想到家人的悲痛,无言以对。作为政府尽了全力,但结果令人痛恨至极。对于这种极其残忍卑劣的恐怖行为感到强烈愤慨。

  安倍还说,绝不饶恕恐怖分子。日本不会向恐怖主义屈服,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在中东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另外,安倍称:“在国际社会与恐怖主义斗争过程中,日本将坚决尽到自己的责任。今后也将采取措施确保国内外日本人的安全。

  美国已对此予以谴责。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称,正在确认视频的真实性,要求“伊斯兰国”立即释放所有被关押的人质,并表示坚定支持其盟友日本。

  后藤是为搭救友人被绑

  47岁的后藤健二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后藤从事多年战乱地区报道,曾在阿富汗和非洲一些地区采访,向日本广播协会等媒体供稿。他去年前往叙利亚报道当地战事,结识了另一个日本人汤川遥菜,汤川已于1月24日不幸被“伊斯兰国”杀害。

  2014年4月,汤川和后藤在叙利亚相识,汤川希望后藤能带他去伊拉克,两人后于6月同行进入伊拉克。7月,汤川从伊拉克回到叙利亚,后藤则返回日本。

  汤川于同年8月传出遭绑架的消息。后藤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汤川)有点倒霉,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需要有经验的人帮助。”他于同年10月返回叙利亚搭救友人汤川,不料也遭绑架。

  悬疑

  约旦飞行员未现身

  至今生死未卜

  英国《每日邮报》称,最新视频中,另一名约旦人质——飞行员卡萨斯贝并没有出现。报道称,最新视频完全没有提及卡萨斯贝的命运,也未提及是否继续进行人质交换。三天前,“伊斯兰国”曾要求约旦将俘虏的女囚里沙维带到土耳其边境交换人质。约旦官员曾表示愿意拿里沙维交换人质,但是需要先证明卡萨斯贝还活着。约旦政府曾威胁称,如果卡萨斯贝被害,他们将杀掉所有“伊斯兰国”的俘虏。

  专家

  人质事件为日本海外派兵

  提供口实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上午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日本人质事件无疑在修改和平宪法方面给安倍政府提供了更好的口实,让修宪和海外派兵变得更加理直气壮。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吕耀东也表示,此前就派自卫队营救海外日本国民、侨民一事,安倍曾表示法律并不允许。但是,人质被杀案例的出现,将让安倍以此作为借口促进修宪、海外派兵等行动。

  他指出,日本可能将在自卫队法的基础上搞修正案,加快修改相关的法案,出台海外保护、援助国民及侨民的法案,并在国会通过。

  战局

  IS首次承认战败艾因阿拉伯

  美国军方官员1月31日说,库尔德武装已经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手中完全夺回了邻近土耳其的叙利亚北部重镇艾因阿拉伯(又称科巴尼)。

  “伊斯兰国”自去年9月开始持续攻打叙利亚第三大库尔德人聚居地艾因阿拉伯,一度控制小镇过半地区,并攻占周边多个库尔德人村庄。

  美军方面表示,自去年8月8日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艾因阿拉伯镇及周边地区实施超过700次空袭,摧毁超过280处“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的作战位置、近百处建筑、60多辆武装人员车辆和其他装备。

  “伊斯兰国”武装人员1月30日晚发布一段视频,首次承认在艾因阿拉伯战败,但“伊斯兰国”誓言将卷土重来。

  ●延伸阅读

  IS为何让人质身穿橙色囚服?

  从2004年的韩国职员金善日到去年的美国记者James Foley,在以往一系列恐怖分子的虐杀行为中,人质所穿的橙色囚服似乎成了一个不详的符号,那么,为什么恐怖组织总是让人质身穿橙色的囚服呢?

  《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李伟认为,橙色在反恐领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穿“橙色囚服”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与美军当年的虐囚事件相关,“美国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被曝出一系列在伊拉克和关塔那摩美军基地的虐囚的丑闻,在这些虐囚的图片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囚犯都身穿橙色的囚服。从此以后,恐怖组织斩首西方人质的时候都会给其穿上一样的橙色囚服,相当于对美国虐囚的一种报复。

  关塔那摩监狱是美国军方于2002年时在古巴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所设置的军事监狱。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将大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成员关押于此。2015年1月11日是关塔那摩监狱关押第一批囚犯的13周年,许多民间组织同时在白宫发动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人群模仿关塔那摩监狱中囚犯的服饰,身着橙色囚服和黑色头套,一些人手举囚犯的照片,打出“关闭关塔那摩”“无限期的监禁是不公正”等横幅。

  还有一种解读,认为“橙色囚服”与美国的警戒系统有关,“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曾建立5级恐怖威胁预警体系。根据这一体系,绿、蓝、黄、橙、红5种颜色依次代表由低到高的不同恐怖警戒级别,直到2011年,美国宣布开始实施恐怖警戒新体系。赵维的《在“荡妇”的怀里疯狂——媒介形象与媒介策略札记》曾写道:“恐怖组织的囚服,恰恰是我们常见到的西方国家防止恐怖分子袭击的预警标志的颜色,橙色的上一个级别是红色,那是遭到了恐怖袭击时才使用的颜色。橙色,在西方反恐的语汇中是“极有可能遭到袭击”,但还不是袭击。恐怖分子精心设计的囚服洋溢着智慧的轻蔑和恶作剧般的揶揄,嘲弄多于恐吓。”

  对于这种颜色含义的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梅建明持保留态度,“如果是因为橙色有警告作用,为什么不直接用红色呢?”同时,他也不认为橙色和关塔那摩的囚服有什么联系,“我所看过的资料里没有把这两种颜色(美军关塔那摩囚服和人质囚服)联系在一起的。

  橙色是否在宗教中有特殊含义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戴继诚表示:“穆斯林崇尚白色与绿色,还有黑色,但中东国家一般不喜欢黄色,有人说黄色象征死亡。我也询问了一些穆斯林学者与研究恐怖主义的学者。他们总的意见是橙色与宗教没有直接的关联。”对于为何恐怖分子总让人质穿橙色,梅建明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更简单,他表示,这可能只是为了在视觉效果上产生一种刺激性,“因为恐怖分子常用的手段是斩首,而且会向外界发布视频,屠杀过程中的血迹和橙色的囚服会有很强烈的震撼力,以达到恐吓的效果。”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