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丧偶如“越狱” 大男子主义严重受挫

22.03.2014  13:15

    美国著名小说《》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在她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不得不穿上丧服,终日在家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但这并非她本意。日本《新华侨报》20日刊文称,这种心理放在小说的时代背景中,不免被批评为“没心没肺”。在当今日本社会也是一个既成的事实。婚姻对于日本女性来说,是一个囚笼,而“丧偶”则使她们重获自由和新生。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的一本杂志最近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丧偶女性中,62%的人在丈夫去世以后,并非感到“痛不欲生”,也并非无法适应一个人的生活。相反,婚姻对于她们来说,是一个囚笼,而“丧偶”则使她们重获自由和新生。

    50岁的咲(化名),丈夫在几年前由于脑溢血而离开人世。自从丈夫死后,咲开始染发,做指甲,穿短裙,完全只需要照顾自己的想法,并未有痛苦不堪而难以继日的感觉。她说:“这才是生活,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怀念的生活。

    并非是因为咲和丈夫生活得不如意,以至于丈夫去世让她如释重负。原本,夫妻俩就是标准的日本传统家庭:丈夫是公司上班族,一心只关注工作;而她则是全职家庭主妇,在家打理家务,照看孩子。由于住在公司宿舍,周围邻居都是同事——要知道,在日本,公寓里的上下级制度一点也不比公司轻松,因此,围绕邻居的社交常常让她感到窒息。料理好丈夫的身后事,咲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公司宿舍搬出去。

    不少丧偶女性都有着这样的心境。在丈夫去世后,开始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兴趣、爱好得以重拾。有的女性开始重新寻找人生伴侣,有的人则开始实践曾因家庭而被迫放弃的人生梦想、生活方式。总之,生活中总是充满欢愉与自由。

    当受访者在被问及“丈夫去世后生活中是否有难以忍受的时刻时”,答案几乎都是“没有”。但是,如果一定要说丧偶的负面因素的话,就是经济来源减少和随之产生的艰难,而并非是我们一贯认为的“孤独”和“失爱”。

    所谓“物极必反”,日本女性丧偶后的一反常态,正是反映了她们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过着失去自由和自我的一种生活。而对于男性来说,这个调查也许犹如当头棒喝,如梦初醒。他们曾经温顺的“小绵羊”,在羊皮下的心竟然如此叛逆,而他们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大男子主义”的心被伤得不轻。

    正因如此,日本家庭才应该作出一些反省。是否传统的夫妻相处方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呢?日本女人的家庭地位,是否到了该提升的时候呢?传统家庭里,丈夫一味“男子主义”,而女性碍于传统女人的身份与家庭地位,牺牲自己的性格和个人生活,真的“大丈夫”吗?

    这个现象的存在,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调查结果不只是对于接受访问的中老年人这一人群有着警醒作用,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家庭,日本的社会,都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给予女性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尊重与关爱。(来源:中国新闻网 倪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