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爱国儿歌:日本鬼夺我旅顺 期满了它不交还

14.10.2015  17:48

  核心提示:记得教室前面有台风琴,老师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日本鬼子真正顽》,歌词道:“日本小鬼真正顽,夺我旅顺大连湾,十二年(民国)三月二十六日,期满了它还不交还!期满了它还不回还!”我们人人扯开嗓子憋足劲,个个睁着大眼睛,发出稚嫩的童音高唱。

民国儿歌教材 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11月16日第A09版,作者:陈宝琦,原题:80年前,妈妈送我上学堂

  辽阳县沙岭区,那是我可爱的家乡。这里有个道岔子屯,地处辽南平原美丽的太子河畔。恬静的小村庄里,仅有百多户人家,基本上是陈、刘两姓。父亲在县城简易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一名终生教师。

  每逢寒暑季节,师生放假了,父亲就回家了,除给我买些既好吃、又解馋的糖果,还要带回些类似《小朋友》、《儿童世界》等孩子喜欢的课外读物送给我。这些图文并茂,花花绿绿读起来很有趣的书籍,不仅能开启我聪明的脑窍,而且还会扩大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尽管如此,我仍是个带有野性的农村子弟,最喜欢玩的就是与小朋友无拘无束地在清澈的河水里野浴,掏螃蟹。妈妈听人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她寻思,每年河里都要有“淹死鬼”,遇到野浴的总要抓几个“替身”,况且我还小不会水。于是,她惟恐看管不住我,7岁这年便送我上学堂了。

  这天,在外野惯的我,打心眼里不愿让妈妈送我上学,可是人小力单又拗不过她,只能在她的拽扯数落下,勉强背着书包噘着小嘴,很不情愿慢慢腾腾地跟着走。所谓学堂,就是建在屯东头的一个小土包上的3间茅草房,但它却是所公办小学,仅有一名教师,一个堂役(工友),1至4年级一个复式班的初级小学,开的是国语、算术两门课程。30几岁的老师名叫赵启明,他高高的个头驼着背,穿着长袍马褂,戴着一副斯文的近视眼镜,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显得挺严厉。我们一年级新生的人数最少,就有我、李作宾、高其飞和高恩珍4名男同学。

  我入学堂这一年,即1928年,正赶上日本鬼子在皇姑屯炸死北洋军阀奉系首领张作霖。记得教室前面有台风琴,老师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日本鬼子真正顽》,歌词道:“日本小鬼真正顽,夺我旅顺大连湾,十二年(民国)三月二十六日,期满了它还不交还!期满了它还不回还!”我们人人扯开嗓子憋足劲,个个睁着大眼睛,发出稚嫩的童音高唱。后来,我才明白,日俄战争时,日本战胜俄国后,把1898年俄租界的旅顺、大连由它接班了,期限25年,可到了1923年3月26日,日本并未如期交还中国。因为当政的是腐败无能的段祺瑞政府。尔后,蒋介石上台,正忙于围剿工农红军,根本顾不上领土完整。不过,这首歌倾述的爱国情怀,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1931年,我开始就读3年级了。由于同班的高其飞经常逃学,他那双嫩皮嫩肉的小手,时常挨赵老师戒尺的抽打。我和李作宾指着他鼻子尖唱道:“逃学鬼,喝凉水,老师一打一咧嘴,丢了罐子赔了本,看他最爱吃凉粉。”一次,老师的手表丢了,认准是他偷的,竟三番五次的惩罚他跪在教室前的孔子像前,他实在受不了折腾,辍学了。后来,李作宾父亲生病了,生活拮据无钱治疗,不久辞世,他随改嫁的妈妈走了。结果,这个班只剩下我和赵恩珍两人,他说话结结巴巴的很费劲。一天,他在路上遇见赵老师,行过礼还想问“上哪儿去?”可等老师已经从他身边走过老远,他还在那垂手而立,吭哧瘪肚地“上上……呢”。这就是我童年时,妈妈送我上学堂风趣而又挥之不去的往事,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值得我回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