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聚焦旧城改造 中山路棚户区改造今年启动

15.01.2015  14:05

    昨天,记者从西湖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了解到,今年,西湖区将聚焦旧城改造、发展升级等方面的工作。旧城改造方面,将抓好“一线四片”房屋征迁,“一线”就是轨道交通3号线;“四片”即团结路棚户区、十字街棚户区、中山路棚户区以及万寿宫商城。

     旧城改造

    启动中山路团结路 棚户区改造

    今年,西湖区将聚焦旧城改造,不断增强华丽转身驱动力。计划抓好“一线四片”房屋征迁,“一线”就是轨道交通3号线;“四片”即团结路棚户区、十字街棚户区、中山路棚户区以及万寿宫商城,全力以赴巩固全市旧城改造引领者地位。同时,以建设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围绕全区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高效率运作全区剩余33个5亩以上的棚户区地块。

    西湖区将进一步明确旧城改造片区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定位发展框架,力争实现旧城改造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改造效果。全力抓好地块运作、征迁安置、项目开发等各个环节,突出保障征迁户安置,着力加快大朝阳连线成片A5地块、象山南路沿线棚户区改造地块、郭家庄棚户区改造地块共约3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切实把每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都打造成为环境好、效益高、活力强的发展平台。

     象山南路沿线 建设商贸综合体

    西湖区充分发挥旧城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导出老城区人口、优化城区经济结构、保护历史文化生态”四大功能,全力以赴实现旧改效益最大化。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旧城改造传承城市文脉,拉动城市消费,提升城市形象。

    今年,协调推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恢复与再现历史风貌、历史建筑、历史记忆,打造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新特色;精心推进象山南路沿线商贸综合体建设项目,集购物中心、高端商业街、历史街区、中央公园于一体,打造城市中心新地标。

    西湖区去年投入约3亿元,精心打造了“食全食美”绳金塔美食街。今年将全力推进绳金塔商业街区二期建设项目,力求在业态布局上充分体现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多元化,打造商、旅、文结合新典范。

     项目建设

    打造大朝阳片区城市副中心

    2014年,西湖区项目驱动不断增进。全区共有市级投资项目13个、总投资达666.2亿元,红谷隧道、沿江中南大道快速路、桃苑大街西延、孺子西路延伸等一批重大重点项目陆续开工、竣工。引进项目分量重,签约重大招商项目18个,签约资金108亿元,其中落户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超50亿元特大项目1个,引进绿地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上市公司5家。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等总投资300.1亿元的60个重大项目,实现全面开工。

    今年,西湖区将积极推进大开放主战略,组建区投资促进局,强化专业招商,抓紧项目招商,努力构建大招商、大引资、大服务的工作格局。在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中,加快第三粮库等项目包装运作,推进朝阳万达广场等项目落户。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台湾100大、上市公司5家左右,实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突破15个,其中超30亿元大项目不少于1个,投资总额突破120亿元的目标,签约和落户一批体量大、业态好、后劲强的产业项目。

    西湖区将引导支持洪城商圈改造升级,依托商圈品牌效应,打造以商贸为主导、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城市商业中心,与朝阳新城商务中心交相呼应,共同构建大朝阳片区城市副中心。探索建立社区24小时便利店网点。

     352.6亿元投入60个区级重大项目

    今年,紧密跟进涉及西湖的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投资455.1亿元、全长约70公里的地铁1、2号线项目;投资47亿元、全长2.6公里的红谷隧道项目;投资36亿元、面积约10.15平方公里的大象湖景区项目;投资25.8亿元、全长1.7公里的朝阳大桥项目;投资19.7亿元、全长2.7公里的象湖隧道项目;投资36亿元、全长6公里的九洲高架快速路项目;投资7亿元、全长3.3公里的象湖及抚河截污项目;投资2亿元、全长3.3公里的西桃花河整治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全力推进乐盈广场、鸿亿总部大厦等总投资352.6亿元的60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开(竣)工率90%以上。

    此外,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着力建设3个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引入OTO体验店电子商务模式;引进服务外包注册企业12家。建立健全商务楼宇(总部)经济服务机制,实现条块联动、包片负责,力争全年引进楼宇企业560家,培育新兴商务楼宇2-3栋,新增商务楼宇建筑面积5-10万平方米。

    建设法治化市场环境,推进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不断优化西湖投资发展环境。

     城市管理

    铁路、南柴等6个家委会 将完成改制

    今年,西湖区将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年”活动,巩固提升“创文保卫”成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综合执法队和社区工作站作用;优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制;推进“家改居”,完成铁路、南柴等6个家委会改制工作;探索推广“智慧城管”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加强火车站周边区域综合环境整治,不断规范洪城商圈和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继续推进“拆违拆临”工作。加快老城区3座垃圾站还建工作,力争实现全区垃圾处理率达100%;继续推动环卫作业、垃圾处理、垃圾广告治理市场化,实现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率70%以上;深入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清理全区公共区域“占地种菜”问题。

     严格监管渣余土清运

    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目标要求,打造两条文明卫生示范街区,探索运用PPP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施市政道路改造建设。同时,尽快完成朝阳片区9条支路建设,积极配合实施建设西路西延工程,做好小街巷亮化示范工程。继续推进“建绿透绿”工作。协调推进辖区公厕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对直管危旧房的维修管理,对直管公房的下水道和化粪池进行全面疏通,做到重点危房监管率100%。

    此外,不断提升环境监察、监测水平,加大辖区水域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做好赣江水源地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扬尘治理,全面实施拆迁工地湿法作业,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冲洗平台建设,严格监管渣余土清运,严格实行主次干道定期冲洗机制,抓好抓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舒丹 记者 吴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