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探索出“新建样本” 江西省越来越多项目向社会开放

14.07.2014  11:16
探访 昔日龙须沟而今风景画

  乌沙河,一条让新建县城沿河村民既爱又恨的小港河。这是新建县的“南大门”,是与红谷滩中心城市的连接线,然而这一地块上的建筑,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农村居民房和工矿企业。由于地域狭小,近年来,村民在原地拼命地向上层发展,造成建筑朝向杂乱无章,纵横交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沙河河床淤积严重,水质变得像墨汁一样乌黑,成为县城城南一条名副其实的“龙须沟”。

  7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长堎大道附近的乌沙河整治项目工地,只见上游已改造好的乌沙河清澈宽广,俨然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目前,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一期征收已经完成,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不久后这些城中村将蜕变成现代化新城。

  新建县前进村属于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二期工程的征收范围,共有居民一百多户。

  “我们就盼着安置房能早一天建起来。”54岁的村民程美兰和儿子女儿三家房屋的征收面积有900多平方米,按照“征一还一”的征收政策,最少可以分到9套100平方米以上的安置房。“到时候,房屋周边环境、道路等问题都解决了,儿女也不用去城里买房了。”程美兰期待地说。

  创新 引入社会资本啃下“硬骨头”

  旧城和棚户区改造,是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广大居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城市建设中难“啃”但又必须“啃”的“硬骨头”。

  主抓城市建设的新建县副县长夏云峰称,此次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工程主要包括6公里的河流整治、景观绿化、旧城改造、公路配套设施等四个方面,涉及金额数十亿元。如按以往的市政投资模式,资金压力非常大。“为此,我们创新投资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大大提高了乌沙河综合整治与旧城改造的效率。”据介绍,去年,新建县与绿地集团签下了一期工程100多万平方米安置房的项目。此外,又引入了上市公司北京东方园林投资建设乌沙河景观绿化工程。仅这两项工程,就减少了至少36亿元的财政投入。“我们通过土地收储挂牌,统一进行招投标,等安置房项目交付后用存量土地拍卖的资金还款,一方面化解了财政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

  在长堎村中心,昔日建得密密麻麻的房屋场地如今已被清除出一块宽阔的平地。“看着安置房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的心踏实了许多!”该村村民邹水生说。

  进展 民间投资已占我省固投70%

  新建县乌沙河整治及其周边旧城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是我省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开放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

  我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军工行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多种方式,投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我省民间投资总量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较大,保持在70%左右,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去年,我省向社会资本推出了200个示范项目,其中有39个项目已签约或达成投资协议,总投资155.6亿元,可引入社会资本87.2亿元,另有26个项目正在沟通协商中。

  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正在进入到此前被认为属于政府性、国企“包圆”的市政领域。今年1月,绿地集团执行副总裁孙志文接受本报《江南新视野》专访时表示,绿地准备了100亿元的旧城改造资金,助力江西保障房建设。此外,去年11月28日,南昌市政府也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着力改善民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展望 “鲶鱼效应”助推江西发展升级

  “我省民间投资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只要继续在政策引导和发展扶持上下大力气,努力拆除民间投资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必将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省发改委副主任陈一星说,一旦社会资本成功进入以上领域,将产生“鲶鱼效应”,今后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会越来越多,领域和范围会越来越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6月,我省又进一步面向社会资本开放300个示范项目,涉及旧城改造、地铁、铁路、公路、桥梁、码头、水利、福利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总投资5892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2701亿元。南昌轨道交通1-4号线、红谷隧道工程、朝阳大桥工程和前湖工程快速路工程等都将向民间资本开放怀抱。

  “民间资本进入方式灵活,可通过战略合作、直接建设、BT、BOT等渠道,介入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也可通过股权并购、取得特许经营权、转让资产等交易,获得经营管理项目的机会。”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础产业等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有利于进一步盘活民间资本存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