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笺》中的梁实秋 真性情的一面

30.10.2014  22:07


徐志摩“丧中”致梁实秋信件

  《旧日笺》有一个副题——民国文人书信考。顾名思义,书中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书信内容考证。四川学者龚明德选了徐志摩、叶圣陶、丁玲、梁实秋、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等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共34篇。其中涉及梁实秋书信的文章计6篇。分别为《梁实秋回复中华书局约稿》、《梁实秋恳荐部下书稿》、《梁实秋自荐译稿未果》、《徐志摩“丧中”致梁实秋》、《梁实秋致刘英士谈?雅舍小品?》、《梁实秋致刘英士再谈?雅舍小品?》。

  文字之交

  《梁实秋回复中华书局约稿》、《梁实秋恳荐部下书稿》、《梁实秋自荐译稿未果》等信件都是梁实秋1930年代初写给中华书局负责人舒新城的。其中《梁实秋恳荐部下书稿》一信是梁实秋为费鉴照与赵少侯的作品极尽鼓与呼,希望舒新城可以收购。此二人均为梁实秋在青岛大学的同事,梁实秋是外文系主任,二人为外文系教师。

  研究梁实秋学术生平的学者龚明德判断:“在梁实秋执编《新月》的时候,费赵二位都是《新月》的投稿者,投来的稿件均被公开发表于《新月》。这层关系,是文人之间互相支撑的太自然太亲密的理由了!但是,要说梁实秋与费赵二位熟悉到什么程度,也很难说,不过是‘文字之交’罢了。有个细节,可以证实这一点。梁实秋书信手迹中的‘费照鉴’,其实是写错了费君的大名,正确的写法是‘费鉴照’。”由此引出梁实秋对费鉴照与赵少侯二人此后去向的关注,还有研究者专门为龚明德提供了费鉴照的若干研究资料,使这短短一封信有了更多的外延。

  只是龚明德先生数次提到费鉴照和赵少侯二人为梁实秋下属,似乎为了证明梁实秋的热情与礼贤,但无意中却令人略有以今日之腹丈量昨日之心的感觉。凭直觉,民国文人,尤其学校里的教授,确是不怎么在乎这种上下级关系,作为“上司”的人自然谦恭,作为“下属”的人也极少自认下属,宁愿以“”自称。我在单位是个不大不小的头目,向外人介绍自己分管部门的年轻人,常常以“同事”称之,很少说“这是我下属”。

  小道消息

  《徐志摩“丧中”致梁实秋》较短,全文抄录如下:

  实秋

  前天禹九来,知道你又过上海,并且带来青岛的艳闻,我在丧中听到也不禁展颜。下半年又可重叙,好得狠!一多务必同来。《诗刊》二期单等青方贡献,足下、一多、令孺,乞于一星期内赶写,迟则受罚。

  太侔、今甫、一多诸公均候。

  志摩

  二十八日

  文字不长,但信息量大,集中了八卦、邀约、征稿。让徐志摩在母丧热孝中也“不禁展颜”的八卦,是听张禹九讲的一个段子,梁实秋应心知肚明,徐志摩也知道梁实秋心知肚明,遂与其一起再度分享,类似“闺蜜”中互传小道消息时的相对一笑。可以想见文学家平常人、平常心的一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互为好友,邀约“同来”见面,当在情理中;“《诗刊》二期单等青方贡献”意思是这期《诗刊》要以发表青岛方面的作品为主,让梁实秋等人写稿。

  龚明德由此信联系到闻一多的一首诗歌《奇迹》并写道:“如此生动活泼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一帮毫无情趣的人弄成了让人头痛的‘专业’,看一看那些什么教授啊博士啊写的分析闻一多《奇迹》的文章,就可略知一二。”可谓一语中的。

  鸡毛蒜皮

  成为梁实秋代表作的雅舍小品,最初的篇章均刊发在刘英士编辑的《星期评论》上。《旧日笺》中梁实秋致刘英士的信均与雅舍小品有关,但极琐碎,相当鸡毛蒜皮。

  第一封信中谈稿费问题,说《男人》、《女人》的稿费已经收到,且“收条亦已补缴”。估计刘英士没有看到收条,询问梁实秋,梁答复“想必为足下弃置字簏,如须补填,请即寄下收据可也。兹附上另一收据乞收。”在另外一封信中,依然提到稿费,开头就写:“连发疟五次,奄奄一息,奉来书强勉连写两篇呈政。这两篇的稿费大概仅是我一次发疟的药费,惨。”另还提醒《星期评论》总是拖期出版的问题,说“贵刊久不出,读者均疑有变”。

  这种短信具体内容并不多,类似今日的微信留言或者QQ留言,不可能成为传记或当事人为文的素材,属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我们平时可以看到的,只是这个人的骨头,尤其传记,更只是个骨架,不具生命的活力。只有这些“”才能让骨架丰满起来。

  研究一个作家,一个文化人,必要研读其作品、日记以及别人写的侧记,书信却屡被疏忽。书信是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有些例外的人,如胡适,无论日记还是书信,一字一句,似乎都做好了传世的准备,而其他大部分文人尚不具备此种“自觉”,只是有事说事,没事扯淡问安,因此都相对真实、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