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南昌年俗知多少 择九归家寓意天长地久

24.01.2014  10:45

  再过几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在外打工的人早已归心似箭,期待团圆。其实,在旧时的南昌,百姓归家也好,过年也罢,都有一些讲究和禁忌。不过,一些风俗因迷信色彩浓厚已渐渐被人们所摈弃。

   出行

  择九归家寓意天长地久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古时南昌人无论有多么重要的事情,都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团圆,只是归家的日期很讲究。

  根据南昌志记载,旧时南昌百姓归家一般择九不择十,因“”与“”谐音,逢九日归家意味着天长地久;而出门择日一般择七不择八,因俗谓“七胜八败”,那时南昌人认为逢七日出门办事容易成功。

   团圆

  出嫁的女儿除夕不得入席

  旧时,春节前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南昌民间要祭灶神,家家户户用食糖涂在灶门上,叫胶灶神牙。到了除夕,家家清扫房屋庭院,洗刷家具门窗,贴上年画、春联,一派喜庆气氛。傍晚,堂前室内点燃红烛;堂中燃烧火盆,全家人设香案,放爆竹,用“三牲”敬奉祖宗,然后团坐饮酒,欢聚一堂。

  但是,除夕的年夜饭座无姻亲。也就是说,出嫁的女儿即便归来,也不得入席,如今已无此限制。

   年夜饭中的鱼许看不许吃

  南昌的年夜饭有忌吃鱼的习俗,饭桌上的鱼是“年年有余”的象征。万一要吃,也只能吃鱼身子,不能吃鱼头,如果动了,便说一句“鱼还没动头”来禳解。晚上,全家人围炉团坐,守岁至深夜,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到戌时和亥时初,放爆竹“关财门”,各家各户不再走动。

  初一子时,新年来临,又开门放鞭炮,谓之“开财门”。早饭后,人们三五成群结队拜年,拱手作揖或握手祝贺,互道“恭喜发财”等吉利话,不吃不做,叫做“拜跑马年”。

   正月初一需避诸多禁忌

  记者查阅相关风俗类书籍发现,旧时南昌,正月初一的禁忌最多,近20条,包括忌吵架骂人;忌舞刀弄棒;忌打碎器物,万一不小心打碎了,也要说“越打越发”、“岁岁发财”,以求禳解;忌杀生;忌死人,即使死了人,也要说是初二死的;忌啼哭;忌遇殡葬;忌丧家拜年;忌拜年于床前,俗以为对受拜者不利;忌讨债,俗以为是日讨债对双方均不吉利;忌购物,是日上街购物,说明其家庭贫穷无储存;忌吃药,俗以为是日吃药会常年吃药;忌吃稀饭,是日吃稀饭意味着贫穷,连过新年都吃粥;忌听乌鸦叫,俗以为不吉利;忌杀鸡等。

  此外,正月初一还忌洒扫庭院和倒垃圾,俗以为水土是“财气”,垃圾是“肥水”,唯恐把“财气”扫掉、“肥水”倒掉。所以,这天万一要扫地,也要由外向里扫,藏在床底下,隔两天再倒垃圾。

   做客

  吃三秤砣蛋连中三元

  正月初二起,南昌百姓开始到亲戚家拜年。拜年者一般都带糕点果品,以示尊重;离开时,主人要赠糖果礼品,俗谓之“换茶”。南昌民俗认为“换茶”即“换财”。

  值得一提的是,客人来拜年,主人一定要烧汤煮面,每人一碗,每碗加3个鸡蛋,还要摆腊盘、斟酒、盛饭招待客人。“3”是单数,在喜庆的春节期间,为何不给双数呢?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告诉记者,这与南昌的一个传说有关。相传有一个秀才连考五年未中,第六年赴考启程时,母亲为了讨个吉利,煮了三个秤砣蛋一碗面给儿子吃,寓意连中三元。结果,秀才果真中了状元。于是,后人赴考都学着做三个蛋一碗面,讨个吉利。年长月久,成了风俗。

   客人吃了饭不再劝喝酒

  旧时,南昌请客喝酒也有颇多禁忌。如:酒席的座次以长幼尊卑为序,忌随意乱坐;忌左手拿筷子;忌用筷子敲碗;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忌筷子拿得过高或过低;忌用手掌平托碗底;忌吃饭时心不在焉;忌吃饭时边吃边玩;忌席间脱衣松裤带;忌站起来夹对面的菜;忌翻面吃鱼;忌将骨刺吐在地上;忌客人说菜不好吃等。

  酒席上饮酒也有规矩,那就是饭后不饮酒。只要是红喜事的酒席就可以大口饮酒,也可以猜拳。老南昌人有的爱喝烈性酒,有的爱喝自家酿的糯米甜酒、低度酒。按照南昌乡俗,宴请客人时,必先喝酒吃菜聊天,而后再吃饭。如果客人吃过了饭,则不能再劝客人喝酒。南昌乡音“”与“”同音,饭后喝酒即为“犯上作乱”,故为大忌。此俗虽无科学根据,可现代南昌城乡仍遵此习。

  在酒席上,吃饭一般不能过量,吃了两小碗就不能再吃,如果大嚼大咽会被人斜目而视,南昌俗话说“酒醉英雄汉,饭撑死脓包”。

   迎客

  子女不上桌否则是不敬

  旧时南昌,老百姓多选择春节期间进行嫁亲娶女、上梁竖柱、新屋落成这些仪式,为此酒席便宴还真不少。一般人家请客,大多口头相请。讲究一点的人家,会用红纸写一张客单登门相请。请客的对象大都至亲、好友、近邻。请客摆酒通常用八仙桌,第一席居中,请尊敬的客人坐首席首位。

  宴请客人时,南昌乡俗“子女不上桌”,否则是对客人不敬的表现。女人一般不入正席,只能坐侧席,甚至只能在厨房里吃。每一席都要安排一位主人或其代表在末座奉陪,负责倒酒敬酒。菜肴上桌,主人先敬酒,主人不动筷子,客人不能先动。敬了头杯酒以后,方能不分先后地吃。

   避谐音讨口彩“招财”待客

  旧时南昌日常生活中的禁忌,在春节期间也很受重视,最重要的一点是避谐音。如春节送礼不能送钟,因为“”与“”同音;去肉铺买舌头,要说买“招财”,因为“”谐音“折本”的“”;买韭菜,要说买“快菜”。

  春节期间最讲究口彩,为此要多说大吉大利的话。万一对方不小心说了犯忌的话,对大人则说“不会的”、“有老天保佑”,对小孩则说“放屁”。此外,有些称谓或行为不能直说,如盲人叫“光子”,聋子叫“聪子”,老鼠为“财神”,小孩生病叫“做狗”,大人生病说“寒了”,大年夜睡觉要说“享福”等等。

   送礼

  馈赠亲友忌用七宜用九

  春节期间不免要送礼,但在旧时南昌,不仅要讲究日子的双单,而且送礼的件数也有相当多的讲究。南昌志记载,送礼时,红喜事送双不送单,但送双时,四、八、二百五十却忌用。四谐音“”;八,有七胜八败之说;二百五十,因旧制钱一千为一吊,二百五十为半半吊(四分之一),俗称“半吊子”,意指呆傻。

  但是,梅联华有更深的理解。他表示,南昌市郊百姓在建屋、待客、馈赠、办喜事时均选用偶数,如二、四、十、十二、二十等,俗称好事成双。唯“”、“”忌用。乡俗认为“六畜”相连,单数中忌用“”,俗意孤单。“”除了待客煮三个蛋外,一般场合不用。“”虽为单数,但多不忌,俗有“五子登科”、“五世共昌”之含义,如上衣纽扣多用五而不用七。“”多用于丧事,如“过七”“祭七”,给丧家送礼或回礼必用“”,而忌用其他数。凡红喜事或馈赠亲友,切忌七件或七元,九是送礼、择日时乐用的。来源:信息日报 记者万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