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世界一体化的推动者们

22.04.2014  14:17

游牧民的世界史》,(日)杉山正明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历史学和毗邻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开始关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进而得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一个结论,即世界一体化肇始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站在这一立场上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世界史只不过是由不同文明圈中各自孤立发展的、分散的“地方史”的机械相加而已。15世纪以后,西欧人首次将这些不同文明圈连结在一起,使世界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然而这种历史观是否带有西欧中心主义色彩,掺杂着谎言和误解?如果是的话,那么还有可能存在什么样的世界史观呢?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历史学界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世界史研究范式。可以说杉山正明的历史观正是在这一学术脉络中出现的。

杉山正明提出“欧亚世界史”的构想,认为作为整体的欧亚世界史在15世纪之前早已出现。“在西欧中心主义的世界史样貌中,关于较公元15、16 世纪更早的时代,几乎无法进行整合性描述。但是在实际上的欧亚大陆世界史中,从相当早期开始就已经互相有了关连,至少从公元8、9 世纪开始陆运就已经产生连动,到了13 世纪则是迈向完全一体化之道路。将这样的事实描述成世界各地是处于互相独立状态般存在,是完全的诡辩。”在他看来,作为人类历史的世界史在很长一段时期曾是“欧亚世界史”,而“欧亚世界史”远比“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地球世界史”漫长。

立足于游牧民的历史而建构的“欧亚世界史”观对于克服西方中心史观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杉山正明看来,“某某地域史”、“某某文明圈史”的立场只不过是对西方中心史观的模仿和变相复制而已,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从人类史的高度去理解、重构世界史。他在这本书的最后写到“不会过度偏向特定价值观的新世界史样貌,就是从谦虚直率地检视过去开始。”(261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西方中心史观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社会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社会学的想象力”。笔者从事社会学研究,对于历史学是个门外汉。但是阅读杉山正明的著作能感受到,对于历史学研究想象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不只是史料的堆积、更不只是的“事件的连续”。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将生动有趣的历史样貌展现出来。《游牧民的世界史》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非常大,涉及的事件、人物有很多,但是时空、事件、人物都被有机地串联起来,读起来不仅不累,反倒让人怦然心动。

历史不只是讲述已经死掉的过去,而是清楚地呈现创造出连结现在过程的各种行为,更是掌握未来的最大粮食及手段。”这本书是集中体现杉山正明先生历史观的著作之一,第一次读这本书已是五年前的事情,当时只有日文原版。如今,中文读者能读到这本书实在是一件幸事。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