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中共早期领袖曾力荐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

31.03.2015  23:50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会议。1921年12月,刚刚回国不久的蔡和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央,主要负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

蔡和森像 新华社发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会议。资料照片

蔡和森诗文 资料照片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18年,23岁的蔡和森肩负着毛泽东等新民学会会员的厚望,在先行赴京寻求救国真理的路途中,曾立下“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豪言壮志,从此便开始了他为匡复中华而舍生取义的革命人生。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国家和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丽人生和崇高风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救国救民舍命拼搏

  说到蔡和森,人们容易想到的是他的理论贡献。但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蔡和森首先是一位为实现“匡时救民”夙愿,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并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实干家。

  蔡和森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鸦片战争以后,湖南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近代中国的风云际会,也使得地处南北要冲的湖南得风气之先,成为戊戌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范文澜语)。蔡和森自幼深受湖湘文化滋养,培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他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做过三年学徒,经常遭受店主的欺辱和剥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萌生了改造社会的最初愿望。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立即剪掉自己头上的辫子,并推动家乡永丰镇开展剪辫子运动。初次的反抗行动开发了他朦胧的革命意识,推动着他寻求改造社会良方的探索。1913年,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一年后入学的毛泽东相识,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共同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革命活动,在湖南进步青年中产生很大影响。为求得“对外发展”,蔡和森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并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这是蔡和森由探求革命真理向投身革命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