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早餐车乱象调查:正规早餐车被转包牟利

13.07.2014  11:16
北京早餐车乱象调查:正规早餐车被转包牟利 - 上饶之窗
北京早餐车乱象调查:正规早餐车被转包牟利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正规早餐车无人经营,黑餐车生意兴隆

  经营者表示早餐车是租来的

  观察动机:2002年市商务委牵头启动早餐车工程,本是为了让市民更便利地购买早餐,同时挤掉卫生堪忧的黑餐车市场。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正规早餐车不仅没有挤掉黑餐车,反而艰难维系或退出市场。而且近年来早餐车鱼目混珠,占道经营等现象日益严重。市市政市容委近日提出,下半年将规范整治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就包括早餐车。此外,部分区县已计划逐步清退早餐车。这是否意味着,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早餐车,不久后将在本市消失?

  每天早晨,在公交站、地铁口看到早餐车,买一个鸡蛋灌饼、一杯豆浆垫肚子,而后匆匆赶去上班。这是很多身在北京的上班族们解决早餐的普遍方式。

  2002年市商务委牵头启动早餐车工程,全市早餐车一度超过千辆。市商务委消费促进处副处长殷亮近日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由佳明佳(金三元)、首钢饮食、千喜鹤、成龙华天4家早餐工程企业经营的正规早餐车仅剩400辆左右。

  另据北京市餐饮协会去年底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市共分布有约8000辆非正规早餐车。

  正规早餐车为何会萎缩?无任何手续的黑餐车毫无卫生保证,所售食品相对单一,为何大多生意红火?北青报记者昨日在城区多处实地探访,试图探究早餐车市场乱象。

  调查

  乱象一

  黑餐车随处可见

  昨天早上7点,从定福庄到慈云寺桥,北青报记者沿途看到,凡是有公交站和小区的地方几乎都有早餐车,少则一辆,多则四五辆,总数有近二十辆,其结构基本都是在三轮车上罩着塑料膜或玻璃。只有十里堡华堂过街天桥下,停着一辆无人经营的金三元蛋形早餐车,灶台、支架、包装袋在车内随意堆放着。其对面就是两辆三轮车改装的黑餐车,一家卖鸡蛋灌饼,一家卖卷饼,车前都聚集了不少食客。

  两辆车的老板均表示,金三元早餐车已闲置多日。“先后有两拨人经营那辆车,但是生意不如我们。”卖鸡蛋灌饼的老板介绍,自己早上卖鸡蛋灌饼,中午卖凉皮,晚上卖烤串,一个月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家住十里堡华堂附近小区的张女士,就是这些早餐车的常客。虽然附近的肯德基、麦当劳、紫光园、京味饺子馆等餐厅都出售早餐,但对她的吸引力远不如早餐车的鸡蛋灌饼、里脊夹饼和煎饼果子。

  至于这些餐车是否正规,张女士并未分辨过,“有区别吗?”她反问。在团结湖附近经营早餐车的摊主明确表示,虽然自己的餐车“不正规”,但丝毫不影响生意。

  乱象二

  正规早餐车违规现场制作食品

  在劲松、五道口、东四十条等多个行人集中地区,北青报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早餐车都在制售鸡蛋灌饼。其他现场制作的,还有凉皮、煎饼果子、炒冷面、烤面筋、粥等各式食品。

  而相关部门对正规早餐车最基本的一条要求,是不得现场制作食品,而是采用配送制,以保证食品安全。同时2008年商务部出台《早餐经营规范》,正规早餐车不允许现场加工熟食,只能售卖包装好的食品,并冷链配送到各早餐车网点。

  但是包装好的半温早餐,对于市民而言其口感远不及现场制作的鸡蛋灌饼等。因此,食物口感成了正规早餐车的“短板”,从而难以与黑餐车竞争。

  多名正规早餐车经营者向北青报记者吐苦水,即使公司配送了鸡蛋灌饼坯子,现场加热即可售卖,但口味仍不及黑餐车。为拉生意,一些正规早餐车的经营者开始偷偷在车内擀面,现场制作鸡蛋灌饼,而将公司配送的坯子摆在车前以防检查。

  乱象三

  正规早餐车被转包牟利

  东四十条地铁口,山西人吴师傅(化名)和妻子、儿子三人操持着一辆成龙华天早餐车。“我是从一个北京人手里租的,每个月交五六千块钱。”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是在经营多年黑餐车后,才从车主手中接过这辆正规早餐车的。尽管每天10点就要收摊,缴租之后,吴师傅一家三口每月能收入上万元。据吴师傅说,正规早餐车转租、转包的现象不在少数。

  老郭(化名)在劲松一小区门口经营餐车,餐车车身斑驳,围挡处隐约可以看到“劲松街道便民服务餐车”字样。“这餐车的车主是街道的低保户,他租给我一月收两千多块钱。”老郭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租用这辆餐车已有2年时间,但自己只从中午干到晚上,早餐的经营则被租给另一名租户。不论是自己还是经营早餐的摊主都是自备食材。老郭介绍,两年以来,餐车从未被城管、工商、食药监等部门检查过。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