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思政工作人员热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31.03.2020  22:51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迅速组织全校辅导员、班主任认真学习《意见》全文,领会《意见》精神,各学院积极响应,充分展开讨论,积极建言献策。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劳动教育认识,全面夯实劳动教育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章蔚中表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载体,在其中融入德育元素。劳动教育又不仅仅为德育服务,也为智育、体育、美育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学校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可以根据校情适时改变内容和场所,以适应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铖表示:“《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增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综合发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多维属性及实践要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生活之本的历史底蕴,增强大学生对劳动的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托起中国梦,成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科长邹岚表示:“《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夯实劳动教育土壤,让崇尚劳动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19级自动化专业班主任诸建彬博士表示:“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让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社会劳动成果;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坚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工匠精神。

坚守育人初心,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研究生处党总支副书记陈继宇表示:“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未来。新时代高校的劳动育人,应该积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注重德智体美劳融合统一,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和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素养,让劳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

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锐表示:“《意见》的出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将劳动教育快速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并取得成效。首先劳动意识教育要以小见大,将主动劳动、尊重劳动上升到品格修养,将掌握劳动技能、锻炼健康体魄上升到人生价值;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要设试点、分阶段,先集中、后分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劳动实践教育要见缝插针,将劳动实践变被动为主动;劳动评估教育要以表扬、倡导为主,要激励先进。”

经济贸易学院辅导员费婕表示:“要从思想认识上强调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劳动周,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从情感态度上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从而提高教育效果。从能力习惯上培养劳动专业技能,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瑶湖学院2019级班主任姚莉博士表示:“新时代的大学生,既需要有创新劳动方式的智慧,更要有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班主任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劳动教育意识。首先,充分利用班会和团支部活动加强思想引导;其次深入挖掘班级劳动典型,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在劳动中和同学们共进步。

立足专业基础 ,多方合力构建协同劳动教育体系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修祥表示:“当前,加强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水利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接下来,我们要坚持宣传教育是前提,实践锻炼是根本,激励机制是保障,持续抓好劳动育人工作。在全体学生中做好《意见》的学习宣传,为全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平台,让学生真正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与价值;把学生参加劳动的过程进行如实记载,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形成劳动育人的长效机制。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肖芬表示:“劳动教育要结合专业特色,强化实践体验感、获得感。劳动,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洗衣、做饭和打扫,更体现于知识的躬身修行,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全面育人。劳动,核心在‘动’,只有‘动’起来,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在行动中学习积累、在实践中感悟提高。

士官学院2018级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武警)专业班主任、辅导员伍冠星表示:“高校士官生是现代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军人,高校士官生要完成学业、技能、体能三大任务和要求。开展士官生劳动教育,帮助士官生形成劳动自觉,对士官生顺利完成求学和坚定投身军营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践行知行合一。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班主任尹遇学表示:“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觉得劳动教育在我所带的土木工程专业班级中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一方面,我们的毕业生以后可能面对的是诸如火神山、雷神山这样严峻的一线工程,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能适应高强度的劳动;另一方面,劳动能力也代表着实践能力。作为土木学子,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工程行业。工程人要常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终身训言。

多措并举,创新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学生工作处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高丽明表示:“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劳动育人功能。现阶段学校通过设立教室卫生、公寓卫生等勤工助学岗位,既有助于勤工俭学学生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励志感恩、自强不息等精神的培养,又可促进广大学生自觉维护寝室与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助研、创新创业等勤工助学岗位的开发,让勤工助学的劳动教育功能越来越强大。

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朱旭琼表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学校按照实际情况为各学院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域、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设立了校园卫生、教室卫生等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创设了‘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成长环境。潜移默化中,劳动精神逐渐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员李佳娟表示:“00后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长大,对劳动的认识与父辈们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及时更新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仅要教育他们爱劳动、会劳动,更要教育他们学会创造性劳动。

  学生社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希泽表示:“ 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在服务中升华思想。学校、学院和学生社区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主题教育、文化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多载体中,设置、开展形式多样且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奉献意识,在勤工助学中培育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一直以来,我校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社区管理、教室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领域,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落地。同时,学生社区积极拓展和丰富学生社区“劳动课堂”内涵建设,设立了每周二为“寝室劳动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环境保洁、安全值班、卫生督导等活动,强化了学生党员义务劳动制度,开展毕业文明离校“毕业最后的一堂劳动课”。“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已成为了广大学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我校劳动教育的做法先后被《思政前沿》、新华网、江西省教育网所刊载和报道。教育案例《自我服务传递青春能量,助学育人筑梦学生成长——高校学生公寓“崇尚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荣获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一等奖。接下来,学生工作处将继续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根据学生新特点,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并举融通,进一步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推进《意见》落实落细落地。(文/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