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解决好气象信息员关心的事

27.02.2014  14:08

王素琴

气象信息员是最基层的“气象工作者”,他们扎根于农村,深入到每一个乡镇、村落。他们就像气象事业的触角,一方面将气象信息带入千家万户,逐渐成长为防灾减灾战线上不容忽视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将农民的需求反馈给气象部门,让气象服务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气象信息员所关心的事情,便是广大农民最直接希望得到解决的事情,因此,有必要重视气象信息员所反映的问题,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解决。

在雨雪天气过程中,气象信息员尽职尽责的服务一方面证明气象部门所选用的信息员值得信赖,另一方面也说明气象预警及时、有效。正如气象信息员张健所言,“没有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就算是巧妇也煮不出米饭来”。逐步提高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增强的预警能力,使气象信息员在服务过程中更有底气,也使得农民朋友更加信任气象信息员的指导。

虽然如此,但由于气象信息员覆盖面广、人员众多,且多为兼职人员,再加上气象本身专业性较强,气象信息员难免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困惑。比如气象信息员牛耀东和毛修林都认为,应在气象信息中增加更加具体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大棚管理指导意见。

对农民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农业问题。具体到个人和家庭,便是自家地里和大棚里的产量。他们需要气象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也需要更全面、更实用的农业知识帮助他们丰收、致富。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应广大气象信息员需求,加强和农业部门的合作,加大对可以直接让农民“学明白”“用得上”的农业知识的普及力度。更应在天气过程来临前,给出具体的防灾措施;在天气过程结束后,给出能够直接执行的农事补救方法。

另外,如何让气象预警信息更有效地传递,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气象信息员应思考的问题。在张健看来,在农村,手机接收预警信息固然是一个渠道,但是气象预警大喇叭更有效。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地区的大喇叭有32.4万个,在气象预警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需求就应有行动。农村除应继续维护好、使用好已安装的大喇叭外,还应按照需求相应地增加大喇叭的数量,让天气预报和气象预警更广泛地覆盖到农民活动区域,让信息真正管用、好用。

除了上述需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继续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稳定队伍人员、争取必要的经费保障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路上,气象信息员才能保持一份强劲的冲力。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