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在今年“双代会”的报告中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学校的根本使命,这既是对学校“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为上”育人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树人,意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然而,透视学校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对比学校肩负的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似是背道而驰。如,随处可见的“考研培训班”,相互攀比的“四六级通过率”,表面繁荣的“毕业就业率”……种种,无不引人深思。这种“育分”的教育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和普遍性。
德是做人之根本,是学生成长成才之根基。“德者,才之帅也。”一个真正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追求。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育人必先立德。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高校是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而学生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要实现“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成才”的理想追求,应当把人才培养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主体,确立一切教育工作是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生进步、为了学生成才的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使南昌大学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学校成名”才指日可待。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当今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发展,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念失范、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并使之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大学生成才成才的各个过程,从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科学成才、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既不学高也不身正,甚至弄虚作假、吃拿卡要、见利忘义,如此失德之举又如何教育学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也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学校要立德树人须先立师,严格考核管理、健全制度规范、树立师德榜样,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则应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
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有文化面向世界的现代大学生,不仅关系到学校未来十年“充实内涵、提升发展”的战略机遇,也关系到学校“学生成才、学者成功、学校成名”的理想追求。
立德树人,任重道远,既不可能一劳永逸,亦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的是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上下求索,戮力而行,就一定能开创南昌大学师德师风、学风校风新局面,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