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两地就医逐步实现同城化

07.09.2015  09:13

2014年1月,随着《加快推进昌九卫生事业一体化工作方案》出台,两地居民就医的同城梦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看病享受同城待遇、一张医学检验结果两地互认、两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南昌市已有3546名异地安置在九江的参保人申请办理“异地就医卡”,358人次享受了“同城”医疗待遇;九江市已有7696名在南昌安置的参保人办理了“异地就医卡”,4543人次享受了“同城”医疗待遇。

新农合报销一站式服务

以前虽然住在南昌,总感觉到两座城市的距离。在省城医院看个病需要自己先垫资,再回九江老家报销,手续繁琐,折腾人。现在方便多了。”9月1日下午,正在南昌市第三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关芸为两地实施的新农合报销一站式服务“点赞”。

来自永修县的关芸随儿子常住南昌,医保是九江的新农合。关芸患有乳腺癌,今年年初做完手术就来南昌继续治疗。以前她在南昌看病要回永修报销医药费,遇上手续不全,得耗时一个月。现在不仅免了来回奔波,而且享受了同城待遇。

关芸的事例体现了昌九两地推行卫生一体化工程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南昌、九江两地人员流动频繁,过去医保异地报销问题较为突出。随着昌九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南昌、九江大胆探索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途径。2014年11月,南昌、九江正式签订了《南昌——九江地区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直补服务协议书》。至此,两地参合农民在协议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只需缴纳自己应出部分,其他补偿款由参合县区农医局在一个月内付清。今年以来,南昌、九江正在继续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2016年,该方案将推广覆盖到两市的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届时两地参合农民将实现全方位的异地直补。

医学检验结果两地互认

9月2日上午,南昌人刘伟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他并没有像其他患者一样先去做检查,而是直接拿着南昌拍的片子给医生看。医生依据片子的情况很快对刘伟的病情作出了诊断。“我是南昌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九江工作。昌九一体化以前,我在九江看病出具南昌医院的检查单没用,需要重复做检查,费时又费钱。”刘伟说。

对于南昌、九江两地百姓而言,如刘伟这般的烦恼已从去年年底起得到解决。为使两地群众共同分享互认的医疗卫生服务,南昌、九江签订了《昌九卫生一体化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协议书》。

至此,昌九两地部分三级医院成为南昌——九江地区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两地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接诊、转诊和治疗患者时,将两市所属的三级医院出具的有关检查结果和检验报告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可不再复查。

两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

昌九卫生信息一体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两年来,南昌、九江两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居民健康档案应用试点工作。两地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用于卫生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已建设了2个虚拟市级卫生数据交换平台、21个县级数据中心,193家乡镇卫生院应用了基层卫生信息系统。 如今,南昌、九江正在申报国家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试点项目,以便为昌九信息一体化争取更多更好的政策。

与此同时,昌九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对接项目建设加快步伐,目前已完成了南昌县、庐山区、星子县、武宁县等9个县区的新农合信息系统与县级平台对接,实现了县域内新农合医疗费用及时结算。

据了解,两地将再拓展100家以上乡镇级卫生院在线使用基层信息系统。此外,南昌、九江各选择一家医院或县区开展居民健康卡发行试点工作,为两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牢固基础。

放眼当前,昌九卫生事业正在逐步实现规划一体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卫生信息一体化,逐步建立覆盖昌九城乡且结构科学、方便可及、分工合理、协调合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昌九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