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双城对话 共绘一体化宏图

28.11.2013  12: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连日来,赣鄱大地的人民都在凝聚力量,以强烈的使命感积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中。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全力推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全力打造江西经济“升级版”。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实现昌九一体化,是江西实现“龙头昂起”的重中之重。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度解读昌九一体化》,为江西发展大计鼓与呼。这一系列报道将从政府、专家和百姓不同视角进行深度观察思考,将通过国内外个例比较,提供更宽广的视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昌九竞合联动发展的实现,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我们的贡献!

  南昌市代市长郭安:

  作为南昌市代市长,我的梦想就是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实现城市的和谐和美,促进全市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使南昌在中部城市竞争当中,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当中,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赶超。

  九江市代市长钟志生:

  作为九江市代市长,九江的发展梦,人民的小康梦就是我的梦。一方面,深入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和昌九一体化,全力决战工业,提升城市,做大九江,力争与南昌一道成为全省的“双核”;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加速建成小康,使九江成为人皆向往的和谐幸福家园。

  战略聚焦之意义

   两个城市抱团合作求得跨越式发展

  记者:南昌如何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进程?南昌、九江形成“双核”结构于南昌发展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郭安: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提出,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将其作为实现“龙头昂起”的重中之重。“昌九一体化”战略的提出顺应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使两个各有特色和优势的城市能形成优势互补,为拉动南昌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一个全新的引擎和平台。在战略上全力聚焦,我们把昌九一体化与打造核心增长极战略紧密结合;在措施上共生共赢,突出抓好与九江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互补对接、市场互联互通,重点打造临空经济区这一昌九一体化战略平台,以两个城市的抱团合作求得两个城市的跨越发展。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把“昌九一体”作为支撑江西崛起的“双核”来打造,是江西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昌九一体“双核”发展,对南昌而言,有三大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南昌提升省会城市竞争力。二是有利于南昌抢抓长江沿江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三是有利于南昌自身的发展升级。

   抓住做大九江的空前机遇

  记者: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部署,你是怎么理解“做大九江”,九江有什么打算?

  钟志生:省委作出“做大九江”的战略部署,就全省而言,这是对省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就九江而言,这是对九江赶超发展的充分肯定,对九江加快发展的重大支持,对九江未来发展的更高要求。我认为“做大九江”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九江不够大。跟省会城市南昌比,2012年我们的GDP还不到南昌的一半;固定资产投资差不多一半;财政收入一半多一点。跟沿江城市芜湖市比,我们在1995年以前,许多指标高于芜湖,但2012年我们工业的增加值只有芜湖的57%;财政收入只有芜湖的65%;固定资产投资只有芜湖的77%;GDP只有芜湖的75%。二是九江能做大。九江拥有沿长江152公里黄金岸线、沿昌九100公里走廊;初步形成十大主导产业;一横一纵的“T字型”(沿江形成四大板块,沿路形成五个组团)工业发展平台基本形成。三是九江要足够大。只有足够大,才能有资格成为“双核”中的“一核”,才能真正形成“昌九一体”的发展格局,才能真正肩负起“龙头昂起”的光荣使命。

  怎么做大九江,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把握好三个基本点:第一,做大九江,核心是做强工业。我们将按“三年翻一番,五年过万亿”(2015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2017年达到一万亿元)的要求,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工业;在格局上,全力打造“T”型工业带;在工作上,切实强化工业发展措施;在要求上,用现代工业理念引导工业发展,把九江打造成为工业强市。第二,做大九江,前提是做大城市。我们将在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城市产业三个方面升级,加快“四县一山”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大九江”城市格局。第三,做大九江,关键是做优环境。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放大庐山品牌,进一步营造宜居环境,让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九江的重要竞争力。

  战略聚焦之部署

   尽快把九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记者:推进“昌九一体”,九江的切入点和路径在哪?

  钟志生:推进“昌九一体”,我们将在“一个联动、六个打造”下功夫:“一个联动”,就是昌九联动。主动加强与南昌的合作对接,重点在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上下功夫。“六个打造”:一是打造“T型”经济带。按照“沿江挑大梁、沿路做支撑,三年翻一番、五年过万亿”的工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全力打造“T字型”工业格局。二是打造大九江都市区。做大中心城区,加快八里湖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尽快把九江打造成人口过百万的门户城市,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三是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推进共青、德安和永修相向发展、融为一体,强化产业支撑,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先导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四是打造区域性枢纽大港口。推进“港铁联动”、“港路联动”、“港贸联动”,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40万标箱。

  五是打造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以庐山为龙头,山上山下、城里城外、游山玩水一体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六是打造一流的环境品牌。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

   昌九一体化规划方案通过首批专家评审

  记者:南昌是如何谋划的?具体有哪些战略举措?

  郭安:推进昌九一体化,最重要的是做强产业,做优城市,实行机制体制创新。按照这三个内容来布局,做强产业依然是两地共同的目标,只有产业做强了,经济才能做实,只有经济做实了,昌九一体化的各种条件才能真正保障到位。目前,南昌市在做强产业方面展开全面布局,以小微工业园为核心区,以临空经济区为先导区来推动核心增长极战略的打造。

  对于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推动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规划。当前,南昌市已组织编制了《南昌临空经济区规划》和《南昌临空经济区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规划,临空经济区由南昌和九江两市部分地域共同组成,形成南昌大昌北+九江永修县+“飞地经济”的发展格局。其中南昌市重点整合大昌北地区小微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桑海开发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二是抓建设。我们在小微工业园启动了临空经济区3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建设,启动了临港大道、小微大道、湖滨北路、乐岗大道、经开大道、港口大道、七里岗互通立交等路网建设,完成了5000亩土地预征,22000平米房屋拆迁。三是抓招商。在这次央企入赣投资洽谈会上,我们与中国北车已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北车将在南昌临空经济区投资建设轨道交通车辆组装生产基地。欧菲光、莱宝高科、艾炜特等一批大企业也正在洽谈入驻。同时,我们还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建设临空经济区,如首都机场集团、海航集团和国开行,参与建设约30平方公里的空港核心区;绿地集团参与建设10平方公里的泛港经济区。

  “昌九一体化”的建设目前进展顺利,由省发改委主导的“昌九一体化”规划方案已通过首批专家评审,包括一个大规划和六个子规划,届时,两城之间统筹协调性会加强,可以说推动“昌九一体化”的力度也非常大,方向也非常明确。

  生活聚变之联动

   一体化实惠造福百姓

  记者:“昌九一体化”的打造将为昌九两地百姓带来什么实惠?

  郭安:“昌九一体化”是为加快两地、带动全省发展,但最终要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为此,我们致力于在交通、通信、医疗、旅游等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领域加快推进一些工作。

  首先是交通一体化。已开通了南昌到永修的公交。其次是通信一体化。目前,电话资费同城化方案基本确定,即保留现有九江区号0792及7位电话号码,维持现有电话使用方式,在资费上取消九江、南昌之间的长途及漫游计费,实现九江、南昌互通电话按市话计费,未来两地的老百姓通信将更便宜,沟通将更频繁。

  下一步还将在医疗服务方面实现一体化。例如,两城的医保参保者可以直接刷卡看病。虽然空间上两城有距离,但是百姓在两城生活中没有障碍,这种一体化对百姓的实惠是最大的。

  南昌和九江两市旅游部门已就共建精品旅游线路、实行通票制度、联系宣传推广、旅游信息共享和无障碍旅游区建设达成共识。9月,南昌市旅游部门携手九江永修县旅游局、庐山西海旅游局赴福建三明、福州、泉州、厦门开展以“南昌都市圈,风景这边独好”为主题的专场旅游推介会。南昌都市圈国民旅游休闲年票也推出,九江永修县景区加盟,为昌九实现旅游通票制度开了个好头。

   逐步彰显“同城效应

  记者:九江在推进共青先导区建设中,会对群众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昌九一体”进程中,九江如何抓住机遇发展旅游?

  钟志生:当前,九江提出“1+2+3”思路,即共青加上德安、永修,再加上恒丰、云山两个垦殖场和星火工业园三个平台;明确“四个一”的总体要求,即“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目标一个调,两城一条心”。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公共服务层次提升、统筹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我们将以高标准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总体规划》,实现“江湖联动、湖路联动、昌九联动”。协调推进共青城市、德安县、永修县规划对接、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和公共服务对接,实现三地资源共享,逐步彰显示范区“同城效应”。抓城乡统筹,以镇村联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农场改乡镇、乡镇改街道、村改社区、农民变居民的步伐。

  旅游是绿色经济,朝阳产业。我们将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旅游资源庐山化、庐山品牌国际化、昌九旅游一体化,不断放大庐山品牌的效应,加快旅游发展升级。旅游资源庐山化,就是进一步强化庐山旅游在九江旅游中的龙头地位,打“庐山”之牌,冠“庐山”之名,戴“庐山”之帽,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打造一条“宝石项链”,把庐山品牌打造成项链中的“钻石”。庐山品牌国际化,就是通过主打“庐山牌”,提高庐山品牌在国际国内的知晓度、知名度、美誉度,吸引眼球、集聚要素,促进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九江,变无形资产为现实财富。昌九旅游一体化,就是加强与南昌旅游的联动,建立昌九旅游合作机制,统一规划线路,统一开展促销,逐步构建起“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昌九大旅游格局。

  生活聚变之安居

   九江就业创业安居乐业

  记者: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请问,九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有什么好做法?

  钟志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近年来,我们围绕“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摆在为民解忧的首要位置,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进入一个制度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为了让市民住得上,住得好,我们在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上,尽量选择靠近市中心、交通方便、周边公共设施配套较完善的地段,或选择靠近工业园区、物流和商业服务区的地段,基本确保各小区内或周边配套建有幼儿园、学校、商业网点、农贸市场等必要配套设施,让群众今后住进来,就业、就医、就学都比较方便。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九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房合一、五位一体、租售并举、租补分离、严格准入、动态管理”的九江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更是在全省普遍推广。

  为真正实现广大市民“住有所居”,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在市中心城区新建500万平米、1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前10万套公租房已全面落实规划选址和建设用地,已开工建设6万套、3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2万套。这些房源可让在九江就业创业的人群得到住房保障,解除后顾之忧,能安心地就业创业,真正地安居乐业。

   供应端调控南昌楼市新思路

  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9月份各主要城市房价涨幅进一步提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同比上涨两成多。9月份南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9.7%,为两年半来的新高,你认为这是合理的区间吗?

  郭安: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价是上升的。我个人认为,控制房价要采取三大措施。首先,增加住宅用地的供应量,投放量要加大,使供需紧张预期得到缓解,这个措施最近也研究了,准备加大住宅用地的投放力度。第二,大力建设保障房,使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低收入者在保障房上得到政府的托底,基本解决老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第三,对房地产市场中捂盘惜售的行为,政府加强监督,打击捂盘,加大已建成商品房的投放量。

  ■记者王剑华、左阳天、王欢、袁思东/文记者王祺/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