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双核背后的空间意义

01.11.2013  12:41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线性的增长,是时间的增速,那么,区域发展则是立体的发展,是经济的组合,是空间的布局。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的“时间维度”,忽视了“空间问题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下,作为长期以来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江西来说,构建经济空间格局至关重要。

亚当·斯密认为,产业和空间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如果说产业发展是线性的增长,是时间的增速,那么,区域发展则是立体的发展,是经济的组合,是空间的布局。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的“时间维度”,忽视了“空间问题”。本世纪初,我省就提出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虽在新一轮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不少指标不尽如人意。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个能够在大空间范围内有效集聚和配置资源的“都市经济圈”,没有形成省域范围内分工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市场格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性不强,服务业向心力和制造业辐射力“弱化”,结果造成互拼资源、行业“孤岛”、发展失衡。

把南昌市打造成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无疑是明智之举。然而,在目前市场分割和行政区划管理下,南昌要在短期内承担起“带动全省”的使命还有一定的困难。我省“都市经济圈”要“闪电般迅速地成长起来”,应大力做强南昌、做大九江,以“双核”带动全省发展,以空间组合代替时间上单个“核心”的增长。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路,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部署。

在全国众多省份中,“双核”共赢的例子比比皆是:2012年,沈阳与大连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54.8%,他们“双核”联袂,以点带轴,引领全省发展。广州与深圳从昔日的存量中心走向流量中心:技术流、信息流、金融流、货物流和服务流……“双核”互流使广东整体效益的获取从以“坐商”为主走向以“行商”为主。

目前,南昌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水平,而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有机硅、纺织服装等则为九江优势产业。南昌以人才、资金、技术和产业为支撑,九江市在交通接轨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更加主动地承接南昌的辐射。而南昌则可以依托九江通江达海等优势,在“双核”网络中加强合作,在互补中共赢。因此,打造南昌、九江“双核”,可以改变“孤军作战”局面。更为重要的是,按照“都市经济圈”理论,构建“双核”,将优化市场空间结构,强化南昌与九江两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依托力和辐射力,对外围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因为空间必将催生产业形态的变革和创新,而产业形态的变革和创新又将带动经济空间重组。这也是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义。(黄士贤)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