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口岸一体化信息系统项目工作方案

29.04.2014  18:22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总体思路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口岸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3】1号)的要求,为进一步简化昌九区域通关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昌九一体化进程,省口岸办会同南昌海关和江西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昌九区域口岸一体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

  一、项目建设可行性


  1.政策层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三届七、八次全会精神,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具体行动,符合政策要求。


  2.管理层面:省商务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和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30条措施,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口岸,加强南昌港、九江港联动发展。同时南昌海关在南昌、九江两城之间正在抓紧推进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因而在管理层面得到了口岸各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


  3.技术实现层面:海关、检验检疫两部门会同江西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了关港联网、检港联网,为“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技术实现层面上可行。


  4.人员层面:在海关、检验检疫、口岸三部门在关港联网、检港联网开发过程中培养了一批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人才,人才方面有保障。


  5.风险层面:“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口岸三部门相关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不影响三部门各自现有平台的运行和使用,零风险,安全可控。不影响三部门内部的审批流程,不影响进出口企业的申报审批,且能够带来更大方便。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


  一是建立昌九区域口岸管理部门和口岸之间的协同配合,通过联网和数据的交换共享,为企业提供具有我省特色的网上“单一窗口”服务,形成整体的发展环境的优势。二是实现口岸各项业务办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无纸化,企业通过昌九区域的口岸(港口)通关,大幅提高物流量,降低物流成本。三是提高昌九区域口岸快速通关效率,支撑区域无纸化通关,解决近年来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管理部门业务量的急剧上升与人力资源不足日益凸显的矛盾,降低企业转关过程中一些必要的费用支出和时间成本。


  三.系统功能与运作原则


  (一)系统功能


  1.数据对接和整合功能:建设“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实现昌九区域各大型物流企业、政府各部门及省际间、省与国际间的物流信息对接,对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包括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它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提供昌九区域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同时向全社会共享。


  2.信息服务功能:信息服务覆盖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港口、商务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监管信息服务,并延伸到海运、陆运、空运企业供应链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口岸物流在内的丰富的全程物流信息。技术架构上,建立信息网络,统一信息交互机制,兼容身份认证体系,共享软件技术开发框架等。在网络架构上,每个客户通过功能嫁接和信息共享,可以处理整个跨区域平台上的业务和数据


  3.窗口办事功能:创新口岸监管理念,树立“单一窗口”和监管“一盘棋”意识,充分借鉴海关区域通关改革的优势,加大科技支持和信息共享,理顺昌九区域内国际物流流向,有效提高监管业务针对性,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前提下,通过属地和口岸的联动,推动“属地申报、口岸放行”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的区域通关协作模式的形成,推动实现“一个窗口”办事,从根本上加速口岸通关效率。


  (二)运作原则


  从易到难、先试点再逐步推进。在不影响海关和检验检疫各自审批职能和职责范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短昌九区域报关报检时间和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


  四.主要任务


  (一)对江西电子口岸平台网络中心进一步扩容。加快推进江西电子口岸海关端平台建设,配备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边界路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二)对昌九区域内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系统信息平台进一步加以完善,并逐步与江西电子口岸平台对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口岸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三)推动与长三角区域的对接,以长江为纽带实现区域联动,开放共享。深化江西电子口岸与上海电子口岸的合作,从长江区域联动的角度开放式地构筑物流信息化体系,共同推进长江流域的物流信息化进程。统一技术标准,形成“以点成线、以线连面”的格局,构成跨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雏形。


  (四)完善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与江西电子口岸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通关信息流与工业园区、口岸(作业区)的货物信息流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海关、检验检疫和口岸(作业区)业务联系配合的无缝对接和无纸化作业,实现海关、检验检疫通关物流风险管理工作的前伸后延,口岸(作业区)可以快速响应海关、检验检疫要求进行相应的港口作业,达到管得住、通得快的目的。


  五、工作步骤


  (一)由省口岸办牵头,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口岸三部门相关业务处室人员研究并制定详细的业务需求方案(时间:2014年4月)。


  (二)征求外贸和口岸物流企业意见。由省口岸办牵头,三部门共同选定20家外贸企业和口岸物流企业,采取到企业调研和开座谈会方式,征求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完善业务需求方案(时间:2014年4月)。


  (三)省口岸办牵头,会同南昌海关与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方共同签署《开展“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建设合作备忘录》(时间:2014年5月),并将“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列为省发改委“昌九一体化规划”中的重要项目。


  (四)由江西电子口岸服务中心牵头,会同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技术处室,根据业务需求方案和合作备忘录,编写完成技术实现方案,并提出资金预算(含工作经费)报省财政(时间:2014年5月)。


  (五)明确项目开发分工。该项目由南昌海关和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确认需求后,江西电子口岸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履行招投标手续,与项目承接单位签订项目开发合同。(时间:2014年5月)。


  (六)系统部署。项目承接单位完成系统开放后,省电子口岸中心负责总集成、部署和调试运行,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共同配合完成各自的部署与联调工作(时间:2014年10月)。


  (七)试运行。选择试点区域进行培训和试运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时间:2014年11月)。


  (八)正式运行并在昌九区域推广(时间:2015年12月)。


  (九)评估验收。由省口岸办牵头对运行效果进行正式评估和验收(时间:2015年6月)。


  六、领导协调机制及工作班子


  成立“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项目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项目规划、资金筹措、组织实施、指挥调度、项目验收等,领导小组下设业务需求小组和技术开发小组,人员名单见附件。


  附件:


  “昌九口岸一体化系统”项目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陶莉萍 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


 副组长:王味冰 南昌海关副关长


                        张国清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管副局长


                成   员:杨   铮 江西省商务厅空港口岸管理处处长


                        李  克 江西省商务厅陆路口岸管理处处长


                 王  强 江西电子口岸服务中心主任


                游早明 南昌海关通关监管处处长


            闵   亮 南昌海关技术处处长


                        尹静浪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关处处长


                        段振龙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处长


  业务需求小组组长由江西省商务厅陆路口岸管理处副处长黄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南昌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韩大海同志、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关处处副处长周卫江同志担任。成员:万园(江西省商务厅陆路口岸管理处)、胡强(南昌海关监管通关处)、万彬(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关处)。


  技术开发小组组长由江西电子口岸服务中心主任王强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南昌海关技术处副处长祁营同志、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副处长易大为同志担任。成员:谢昀、夏宇、常青(江西电子口岸服务中心)、舒安吉(南昌海关技术处)、钟毅(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


  






来源:( 江西省商务公众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