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新区:大格局打造经济升级版 已成当地经济发展引擎

18.09.2014  12:58
 

  嘉宾名片

 

  龚建文

 

  1966年出生,江西临川人,研究生学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东华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出版《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民营经济》等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20余项,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特约主持人名片

 

  彭春兰

 

  1948年生于吉林延吉,祖籍江西安福。江西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江西省记协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学会会长。出版散文集《走过千年》、《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等专著。

 

  一、国家级新区是中国的经济明珠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种部队”,它肩负着深化改革开放、带领区域发展、先行先试等职能。

 

  彭春兰:自1992年成立浦东新区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批新区,尤其是近几年,城市化、区域发展的推进,使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那么,新区建设尤其是国家级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有何独特地位?

 

  龚建文:以新区建设带动区域发展是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了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4个国家级新区,加上之前的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甘肃兰州、广东南沙6个新区,至今我国已有10个国家级新区。近期国家密集设立新区,表明以新区为载体来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家近期区域经济布局的新动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体现在本届中央政府创新区域管理的重要思路上:一是培育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加强跨区域协同发展;二是设立国家级新区,加强区域内的重点突破。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种部队”,它肩负着深化改革开放、带领区域发展、先行先试等职能。

 

  设立国家级新区实质上就是实施增长极战略。综观已获批的10个国家级新区,类型较多,出台的时代背景也不一样。比如上海浦东新区是继深圳特区、珠海特区之后,我国打造的第二个增长极的突破口,它的建设有效提升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立足于打造中国第三极,在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塑造的新的增长极;重庆两江新区则是基于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乡统筹发展面临政策试验的需求……

 

  总而言之,设立国家级新区,有助于集中国家和地方的力量,打造多个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从而带动更大范围发展,培育能够带动跨区域以至全国发展的大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经济战略,设立新区也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新方法。新区之新就在于赋予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市级、省级或者国家级管理权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特别是固化的地方利益对区域经济集中设置的种种阻碍,使得一个本无边界的地理实体或者单元,能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营造局部的吸引力,在较为短暂的时期内,促进生产性机构、人口的快速集中,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密度的极大提升,以及通过共享性的发展措施实现包容性的社会共同发展,这也是新区“先行先试”的真义所在。

 

  二、国家级新区已成当地经济发展引擎

 

  回看一下过去3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不难发现: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家的制度支持力度。

 

  彭春兰: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省市都热衷于建设新区,尤其希望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力求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打造经济升级版。根据您的了解,对于省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新区有何重要作用?

 

  龚建文:现如今,在中央给予地方的各种区域安排中,各省市均会有一番激烈的角逐,其中,又以“国家级新区”的竞争最为激烈。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国家级新区不仅有利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地位及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达到平衡区域城市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成为国家级新区就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除了参与布局国家整体战略及在财税、金融改革、土地、对外开放、海关等予以更多优惠政策,还将吸引来自于外部的优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资源和生产要素进入新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

 

  回看一下过去3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不难发现: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家的制度支持力度。国家级新区是区域发展中一种高规格的制度支持,包括税收上的减免,项目落户上的照顾,土地政策上的优惠以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中方方面面的先行先试权。基于对国家战略的引导,从以深圳等为代表的特区,到以浦东和滨海为代表的新区,都引发了资本涌入,成为投资热土和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大城市的老城区增长压力不断加大,城市新区建设成为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升级城市和产业功能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可以集中在战略重点地区,远离大都市的主城区的位置,避免没有尽头的郊区旧城改造过程,同时结合城市化和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大规模推动新区的开发,从而形成“旧城区-战略新区”的双核结构,成为吸引城市化人口的主要载体。以陕西西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代表的这一波国家级新区,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那些开发区、高新区等经济功能区最为显著的不同,就是一开始就进行系统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综合考量产业(工业及商业)、城市空间、人口结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各种要素,并打破固执的行政边界制约,追求完美的城市表现形态。

 

  三、建设国家级昌九新区有基础有条件

 

  积极建设国家级新区,搭上国家区域经济改革发展战略的快车,对江西而言,可谓正逢其时,时不我待。

 

  彭春兰:在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强卫提出,要尽快启动建设“昌九新区”的可行性研究。这一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引起省内各界热议。您认为建设昌九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龚建文:近年来,中部各省都在竞相发力,为建设国家级新区展开了激烈竞争。河南郑州新区和郑东新区、湖北武汉滨湖新区、安徽合肥巢湖新区、湖南湘江新区等,均在积极争取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发展大潮、浩浩荡荡,区域竞争、慢进则退。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昌九新区的战略构想,是江西在全面开启发展升级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积极建设国家级新区,搭上国家区域经济改革发展战略的快车,对江西而言,可谓正逢其时,时不我待。

 

  江西地处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战略腹地,是粤港澳产业产品“西进”和“北上”的必经通道。在江西核心地带建设昌九新区,有利于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用好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带一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多个国家战略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沿江向内陆纵深开放,构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对接沿海产业转移、连接西部产业通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有利于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中部崛起的新引擎和长江经济带的新支点。

 

  建设昌九新区,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进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先行先试,必将促进沿江沿湖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全国乃至世界大江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建设国家级昌九新区是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打造区域经济高地核心载体的现实要求。区域竞争,核心是发展平台之争。对欠发达地区来说,谁抢先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谁就抢占了发展先机,就能够整合更多的发展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优势相对突出的经济高地。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现“龙头昂起”,重中之重是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建设“昌九新区”的内在本质是通过打造南昌与九江的共同发展平台,充分挖掘市场活力,实现区域内的经济要素快速集聚,从而提升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增长能量,使之成为“昌九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载体,成为江西乃至中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最坚实平台,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打造中部地区参与全国和全球竞争的核心板块。

 

  昌九区域完全具备高品位建设国家级新区的基础和条件。昌九区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引领区域,也是全省区域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域,全省改革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域。区位交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优势明显,与东南发达地区合作紧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昌九区域承载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

 

  四、外地新区建设给江西的启示

 

  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辐射作用的生态经济引领区,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支撑点,为争取国家级新区打好经济社会基础。

 

  彭春兰:据我了解,省社科院实地考察了我国7个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那么,这些新区建设的成功之处对于我们江西建设“昌九新区”有何启示?

 

  龚建文:申报并建设昌九新区,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汲取成功申报省市的经验,认真宣传,周密部署。

 

  舆论先行,形成氛围。首先,统一思想,搁置争议。抓紧组织精兵强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深化建设昌九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以统一人们的思想,深化人们的认识。其次,通过舆论宣传引导,打造昌九新区概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先导作用,形成努力打造昌九新区的浓厚氛围,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昌九新区的建设工作。

 

  组织领导,高层推动。建议省政府尽快成立一个统揽全局的“昌九新区”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昌九新区建设和申报组织工作。

 

  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建立昌九区域发展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促进商品自由流通,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和人才、技术、产权、信息等都实现无障碍流动,加快推进昌九区域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江西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辐射作用的生态经济引领区,成为江西崛起的经济支撑点,为争取国家级新区打好经济社会基础。

 

  明确定位,编制规划。一是启动编制《昌九新区总体方案》;二是搞好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制定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及“十三五”规划相衔接的《昌九新区总体规划》,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省直相关厅局、南昌、九江两市搞好配套规划,重点做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影响、环境评估的报告,共同促进“昌九新区”的申报成功。

 

  责任编辑:黄铭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