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铜生态经济带 “绿县”抱团打生态牌发绿色财

23.07.2015  11:39

  本报讯 (江西日报记者郑荣林)全长170公里的昌铜高速,串起了江西4个很“绿”的县——靖安、奉新、宜丰、铜鼓。交通与生态优势并存,能否走出一条独特的绿色崛起之路?7月22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将打造昌铜生态经济带,探索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昌铜高速公路是连接鄱阳湖、洞庭湖两大生态经济区和湘鄂赣都市圈的重要通道,沿线途径宜春市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四县,国土面积6506平方公里,总常住人口89.1万人。这一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达75.1%,是江西生态最优良区域。然而,当前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2014年,四县GDP总量264.2亿元,财政总收入47.57亿元,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相对偏小,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偏低。

  “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生态是特色,经济是根本,绿色崛起是核心。”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要把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江西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7月9日,省发改委等八部门组织召开了《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这也是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首个专项规划。

  “昌铜四县”凭何担重任?宜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说,这一区域有良好生态优势、深厚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也形成了特色较为鲜明的产业体系,如以有机农业、竹木为特色的农林业和以纺织服装、绿色照明、硬质合金、食品加工等为特色的工业。更令人可喜的是,立足欠发达实际,紧扣生态优势,四县已经有了清晰的生态经济发展理念,如奉新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示范县”“中国苗木产业示范县”,靖安、铜鼓先后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

  据了解,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的总体战略定位是全省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高效利用区域区位资源环境,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构建我省首个低碳经济产业带。发挥连接鄱阳湖、洞庭湖两大生态经济区和湘鄂赣都市圈“黄金线”作用,建设沿线生态景观带,打造“金桥”工程;发挥四县生态环境优越等优势,打造生态旅游、禅宗文化、有机农业、运动健身的“金牌”工程;发展林下经济、竹木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等绿色产业,打造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金山”工程。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要找准发展路径,紧紧依托优良的生态优势、文化底蕴和已有产业基础来谋划产业定位,突出发展米、蔬、茶、果、水产等有机农产品和精深加工,把四县打造成南昌、长沙和武汉等周边城市有机农产品的供给基地;传统产业要突出转型升级,结合生态经济带建设进行改造提升,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